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的未來之爭,「赫爾辛基」與「雅爾達」之爭

2022-03-27 21:00

? 人氣

2022年烏克蘭戰爭,教宗方濟各深感憂心(AP)

2022年烏克蘭戰爭,教宗方濟各深感憂心(AP)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的破壞、殘酷,對人道的摧殘舉世震驚。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且力度不斷加大,俄國央行也被列入打擊目標,俄羅斯經濟和民眾生計嚴重受損,烏克蘭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淪為戰爭難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場戰爭的規模無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提並論,但開戰後大量評論指向歷史的迴音、隔時空遙相呼應、「過去和現在」的各種相似之處,從街頭巷戰的風格、武器到歷史沿革和時代背景,不一而足。

有一點相似之處言者不多——在經濟學者眼裏,目前的烏克蘭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似之處實際上並不在表面,而在更深層次。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國際政治學教授帕蘭(Ronen Palan)撰文分析, 兩場戰爭的根源都是「主義」之爭,是意識形態的衝突, 體現在現實世界的,是破壞性衝擊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危機和戰爭爆發之間大約相隔十年,1929年和2008年都是如此。

帕蘭寫道:「重大金融危機和戰爭都是社會更深層次結構問題的徵兆——潛在的構造運動造成了表面上的這些裂縫。」

BBC資深記者利特爾(Allan Little)評論,俄烏戰爭實際上是「雅爾達」和「赫爾辛基」之爭,或者說,民主與專制政權之爭。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自左至右)被成為三巨頭
Getty Images 1945年2月雅爾達會議的「三巨頭」: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蘇共中央總書記兼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史達林

1929-39年——四大模式之爭

1929年金融危機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演進過程中的一個歷史轉折點,一系列小規模金融恐慌之後的一次大爆發。危機爆發後,出現了四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分別代表各自賴以立足的產業模式。

帕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四種工業模式之間的一場巨大的戰鬥,每種工業模式都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 英國——試圖重建一戰前以英國為中心的帝國經濟,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其中負責提供糧食;
  • 蘇聯——史達林拒絶了英國將蘇聯拉進國際商貿體系的努力,實行計劃經濟,國家組織工業生產;
  • 德國——國家社會主義決策者設計並推行一種混合模式:半計劃經濟,關鍵行業與工會都國有化,但基本體制是資本主義;
  • 美國——羅斯福"新政",在私有財產權和民主政體的基礎上,將國有化的公用事業,國防、教育和養老金系統與大型企業集團掌控的"有計劃的公司經濟"相結合。

這四種解決方案付諸實施,10年裏兜兜轉轉,最後於1939年在二戰戰場上相遇相殺。世界天翻地覆,1945年德國及其盟友戰敗,美國模式勝出。

隨後幾十年世界新格局逐漸建立、穩固,全球化趨勢日漸壯大,而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及其帶來的輸贏對立和各種矛盾使它受到質疑,並成為帕蘭所稱的"當今意識形態之爭的核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