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效應》台灣學到的教訓:不對稱作戰、恢復徵兵制、資訊戰與認知戰

2022-03-27 19:00

? 人氣

2022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台灣安全也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圖為2021年台灣國慶閱兵(AP)

2022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台灣安全也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圖為2021年台灣國慶閱兵(AP)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始,台灣海峽的安全問題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烏克蘭危機加劇之際,台灣社會及輿論也就台灣的軍事戰略及訓練方式展開激烈辯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中,「不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戰略成為台灣抵禦北京軍事威脅的重要戰略之一,近年來亦成為台灣軍事討論的熱點話題。

「不對稱作戰」是指由較弱或軍力落後的對手,採用不預期的手段及創新戰術向較強對手脆弱處發動攻擊,是一種「以小搏大」的策略。烏克蘭此次運用這種戰術抵禦全球軍事強國俄羅斯,使其成為關注焦點。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博士向BBC中文分析,若採取「不對稱作戰」,台灣還有非常多低成本的方案能迅速增加台灣的防衛能力,包括這次在烏克蘭戰場上大出風頭,搭載飛彈的「彈簧刀無人機」(Kamikaze drones) 即是「低價有效」的防衛武器。

台灣軍人圖片

不過,台灣前海軍「新江」軍艦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向BBC中文強調,台灣海軍之前向美國採購12架MH-60R反潛直升機,日前卻傳出美國國務院致函台灣國防部,以「不符不對稱戰力」原則拒絶。他因此表示,台灣該思考是否還要持續以美國——台灣現在主要的軍售來源國,來決定台灣的建軍構想與用兵理念。

根據報導,針對台灣是否需要調整現行兵役制度,將現有的強制性的徵兵制時間拉長到一年,台灣國防部及總統府回應稱,仍在就各方意見評估中,尚未有定案。台灣總統府本周發言說,更重要的是強化台灣軍隊「不對稱作戰」的建軍思維。

無論如何,此次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入侵發揮「不對稱作戰」的策略奏效,有關台灣如何發展「不對稱作戰」戰略的辯論亦持續升溫。BBC中文採訪防衛專家,分析在烏克蘭危機及影響下,台灣發展「不對稱」戰術的優勢及阻礙。

不對稱戰術

​​2016年,台灣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在防務上的重大政策是全力推動台灣「自主國防」,譬如台灣漢翔公司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合作,將台灣現有142架F-16A/B升級為F-16V(Block20)。蔡英文又持續推動國機國造、潛艦國造、國艦國造、國車國造等軍事裝備,迄今均有不錯成果。

在對外軍購部分,蔡英文任內向美國採購66架F-16V (F-16C/D,Block70)、108輛M1A2T戰車等主戰裝備。此外,台灣國防部2021年8月公布的《中共軍力報吿書》評估解放軍對台作戰能力時稱,後者「尚未具備全面犯台的正規作戰能力」。

台海軍力對比

但是,據香港媒體《香港01》分析,中國人民解放軍仍有200萬常備軍,是世界上最大的武裝力量,台灣軍隊則大約有20萬人的兵力,是解放軍人數的十分之一。此外,根據美國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2021年公布的最新世界軍力排行榜,中國大陸在全球軍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名列第三,台灣排在第二十六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