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裡傘外》選摘(1):獅子山下的經濟困局

2015-02-18 05:40

? 人氣

他強調,CEPA是一種最優惠待遇,我們能批評的,主要還是某些開放仍未足夠,港人得益尚不多,而不是開放優惠本身是壞事。我問他,難道香港對大陸開放,都是得利的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雷鼎鳴表示,開放是必然的;CEPA中,香港對內地開放約三百多項,誰得利要一項一項去看,一些行業沒有得利,大體上是因為出口不足例如律師、醫師,其中醫師的數量是連香港都十分不足。金融服務獲利最好,因為中國大陸的金融服務品質還是沒香港跟台灣好。香港可以有高人均的GDP是因為向全世界開放,其中也包括跟中國大陸的經貿地理關係,如果沒有中國大陸,香港要有這樣的成績是比較困難的。

那貧富差距惡化的原因是怎樣來的呢?雷鼎鳴聽到我這個問題,彷彿是準備大顯身手的樣子,但受限我的經濟學水準太差,他只能約略地說,所謂貧富差距惡化,通常由基尼係數跟家庭收入比較來看,但一樣的數據,在排除與增加一些變數後,並不支持回歸之後,貧富差距惡化的說法,而是維持一樣的狀態。尤其,對照統計處日前公布的「本港的住戶收入分布」主題性報告,雷鼎鳴更確認他的研究結論無誤。

但他隨即強調:「維持一樣的意思是仍然很糟糕。」

雷鼎鳴對此有過深入研究,他認為真正的問題在於,社會的流動性相較過往變得慢了,貧者無法翻身,社會階層流動停滯、或可說非常緩慢,這也是在感受上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相較於過去港英時代,貧窮與貧富差距問題實質上同樣突出;但從前「我覺得自己可以翻身」與「我怎樣都爬不上去了」,是最主要的差異。原因何在呢?他認為最重要的,是香港的整體經濟成長出現了問題,這也是他為什麼認為不能取消自由行,以及CEPA應該要更開放的原因。

他強調,如果沒有自由行與CEPA,香港的經濟活水會更少,狀況會更差。

《世代差異下的經濟思維》

雷鼎鳴是一位關心社會發展的經濟系教授,他的文章深入淺出,並不是關在象牙塔裡的學者。我與他所談到的房屋問題、自由行、貧富差距等經濟民生議題中都有兩個關鍵,一是土地如何使用,二是怎樣面對中國大陸。

這當中,世代差異造成的經濟思維分歧顯而易見。

雷鼎鳴分析香港的土地狀況時說,「香港的總面積為1,108平方公里,私人住宅佔地只得25平方公里,公屋、居屋16平方公里,鄉郊居所35平方公里。私人住宅用地這麼少,樓價不高才奇怪。」

他認為應該要大量徵收農地,「香港要發展農業來幹嘛呢?農地總共有50平方公里啊!」;在我訪問行程表上,跟雷鼎鳴見面後,隔日我便要去元朗訪問一位年輕的農夫朋友,跟他一起下田生活,聽聽他們的生活哲學以及對香港發展的看法。聽到雷鼎鳴這樣直率的意見,當下除了有些莞爾,更直接的感受到世代的思維差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