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裡傘外》選摘(1):獅子山下的經濟困局

2015-02-18 05:40

? 人氣

他舉出另外一項數據來證明自己的立論,從股價上來看,97年許多地產股股價比今天還要高,例如新鴻基地產當時股價是116左右,現在也差不多,可知,新鴻基地產股價上升有限。市民只看見地產商富有、貧富差距明顯加大,因而誤以為香港樓價貴,是地產商壟斷市場所造成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房價問題的根源到底出在哪呢?簡言之,是土地與政策。

別看香港現在的房市那麼高,其實97年到03年間,香港的經濟不好、房地產泡沫化,許多市民的財產都縮水;經過亞洲金融風暴,也沒有人願意花錢入市。雷鼎鳴告訴我,假設97年的香港房地產指數是100,03年時只剩下37,房價掉得可怕。

要了解這個問題,必須對香港的土地有基本的概念。香港由港島、九龍跟新界組成,其中新界是租約,其他兩地是割讓。因此港島與九龍的土地一開始屬於皇家,後來屬於現在的港府,新界由於是租的,加上當地民風剽悍,土地大多屬於「原居民」,即早在新界被租借給英國人之前,就在斯土定居的老香港人。

過去,香港政府每年會將部份土地釋出到市場上,由地產商收購、興建房屋,這些土地被作為公屋(民眾可用廉價租的)、居屋(民眾可用廉價買的),以及私營房屋(符合市場價格的房屋,包括豪宅、住商混合房屋)。

雷鼎鳴表示,1997年,特首董建華推出八萬五政策,表示政府將每年提供八萬五千戶房屋,其中三萬五千戶用作公屋與居屋。然而,這項政策被認為由於數量過多,造成房市下跌,緊接著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市場需求與交易都下降很多,導致房地產供需失衡、價格下跌、民眾財產縮水。

因此,2003年,政府調整土地政策,改用「勾地表」的方式,用意在於縮緊土地的供應。雷鼎鳴當時正是長遠房屋政策委員會的一員,他說,當時大家都認為,要將房價給拉起來才行。

不斷緊縮的後果,自然造成物以稀為貴,最後香港的土地出現供應量不足,房屋的供需自然再度失衡。所以,即使2009年金融風暴又起,香港的房價還是持續上漲,源頭就是這項政策。

雷老師下了一個小結論:「地產商不是不想壟斷,不是不想成為霸權,《地產霸權》裡面一些批評是對的,但根本上來說地產商不具備裡面所說的力量,真正造成房價問題的是香港政府過度的回應97到03年房地產的泡沫導致。」

我繼續發問,為什麼政府不在合適的時間恢復過往政策,達到房價平衡呢?

雷鼎鳴用鼓勵的眼神看著我說,這是一個好問題。他認為,在經過政府縮緊土地買賣後,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在2005年時已屬合理,應該做政策調整。「但,全世界政府都有一個特點,假設他們做對了什麼事情,他們就會持續幹下去,不會停止,直到出現新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