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理觀點:我對108課綱的看法及建議,兼論兩岸教科書的異同(二)─歷史部份

2022-02-15 07:00

? 人氣

不過我要特別要指出,在教科書的東亞史部分,必須包括台灣在內。更明白地說,並不是台灣史單獨成冊,東亞史裡就不需要放進台灣史。若不如此,台灣史與東亞史就無法接上,這樣的台灣史是絕對寫不好,也教不好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史事實」與「歷史思考」

除了三分域及其篇幅應該如何分配的問題之外,另有一個歷史課綱的重要變革也必須討論。

在108高中歷史課綱推出之前,有一部份大學教授、中學老師已經建議,歷史課程不應再像從前那樣只是用於灌輸知識,宣傳道德或強化認同。不應都是「肯定句」,而也要以「疑問句」來開啟學生的思維。換言之,教科書不只是要教導學生「歷史事實」,同時也要以「歷史思考」為教與學的另一個重心

我個人十分贊同這樣的概念,因為這關係到我們學校裡教出來的學生是不是有起碼的獨立思考能力。古人有言:「盡信書,不如無書」。胡適先生曾經主張,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也是同樣的著眼點。事實上,108課綱已經有了具體的作法。例如:在國、高中的翰林版、南一版、龍騰版、三民版等歷史課本,已有「探究活動」、「歷史考察」、「想想Bar」、「歷史探查」、「歷史閱讀趣」、「歷史追追追」之類題材,都是「歷史思考」。

小孩 思考 疑惑 外國小孩 困惑 問題(圖/photoAC)
作者認為,教科書不只要教導學生歷史事實,也要以「歷史思考」為另一個重心。(取自PhotoAC)

我也做了粗略的統計。以翰林版國中課本為例,從國一上到國三下的歷史課本共有6冊(註:實際上並未單獨成冊,而是「社會」課本當中的一部份,各有大約50-70頁),總計頁數為324頁;其中屬於「歷史思考」性質的部分加總為54頁,佔比為14%。再以翰林版高中課本為例,必修單獨3冊總計頁數為600頁,其中屬於「歷史思考」性質的部分加總為77頁,佔比為13%。

歷史思考在國、高中歷史教學裡佔13-14%究竟是太多還是太少?我不敢斷言,因為這問題見仁見智,但我認為至少已經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不過我必須指出,納入「歷史思考」教學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學生在探究、考察歷史之前,要能學到足夠的「歷史事實」知識才行。

古人曾說,治史要兼有史學、史才、史識三長。一般人並不會想成為歷史家,可以不論史才,但起碼的史學及史識還是要有。不過如果史學不夠,那就談不上史識。因而,這就拉回來一個根本的問題:我們的國、高中學生在學校裡學到的歷史事實究竟是夠?還是不夠?

請回復刪減前的國、高中歷史及國文必修教科書篇幅及教學時數

坦白地說,我不贊成把國、高中的歷史教學時間減少,也不贊成把高中必修歷史教科書的篇幅從4冊減為3冊。

為什麼呢?現代社會確實是越來越進步,科技也越來越發達,有些人因而認為,學生在學校裡要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所以刪減必修歷史(以及國文)是必要的。但我認為,社會和科技越是進步,人文素養反而越是重要,因為社會、科技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全人類,人文的影響非常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