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快樂過新年!良好的室內空調通風可以防疫

2022-02-02 06:30

? 人氣

良好的室內通風是防疫辦法之一。圖為國際新聞化學兵大清消,已規畫部隊分班休假,維持24小時清消能量。(國防部提供)

良好的室內通風是防疫辦法之一。圖為國際新聞化學兵大清消,已規畫部隊分班休假,維持24小時清消能量。(國防部提供)

農曆新年伊始,台灣Omicron疫情嚴重,相繼報告新冠確診病例,民眾擔心,農曆新年是否還攜家人、小孩出外訪友及旅遊?有人選擇乖關待在家裡過好年!親友居家拜年,除了吃吃喝喝、看電視滑手機、聊故事話虎年外,也要重視室內空調通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般而言,通風、換氣與溫度等乃室內環境舒適度的一項重要因素,尤其在台灣濕熱環境下會由於地區性微氣候改變,跟著季節或時間的不同,影響人體對室內環境通風、換氣及溫度之生理上及心理上反應上;即藉由人體生理所接受之刺激而產生。而通風與換氣在實用上有一些不同特性,通風本身也不會降低溫度。通風之目的在於利用氣體直接吹到人體上,在濕熱的氣候下,提高人體之散熱量,使人感到涼爽。而換氣則在於確保室內空氣品質之衛生狀態,將新鮮空氣引進室內,排除室內汙濁空氣,控制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及各種有害氣體濃度 。通風必須在有感之風速下進行,而換氣則無此需求。   

防疫旅館不防疫?台北市長柯文哲於本月5日表示,若無法改善通風設備,則要求該旅館退出防疫旅館行列!緣於本月初,台北市兩家防疫旅館驚傳新冠肺炎(COVID-19)群聚之疫情,其中1家是中正區的防疫旅館出現3人染疫Omicron。北市府已針對防疫旅館的通風設備進行清查。其實,控制建築通風可以防止COVID-19病毒在室內傳播,改善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品質量。

針對中國西安市於去年12月31日新增確診174例,被質疑是機場的空調通風系統傳播病毒。但港大專家李玉國指出,在全球範圍內,至今沒有見過空調管道傳播COVID-19之實例。大陸多名專家表示,新風系統等通風換氣的稀釋作用對於防止病毒傳播是最關鍵的,而冷氣系統的過濾和消毒裝置有助於防止病毒傳播。認為COVID-19係以室內短距離傳播和表面接觸傳播為主,遠距離空氣傳播很少,如果能夠做到足夠的室內通風,則病毒很難傳播。筆者認為,不良的室內通風才是感染病毒的關鍵!

美國感染症醫學會期刊《臨床感染疾病(Clinical Infections Diseases)》的前年11月文章《解決2019 年冠狀病毒病的空氣傳播問題(It Is Time to Address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指出,不良的通風系統可能會加速COVID-19氣膠流佈!在室內或封閉環境中特別嚴重,尤其是擁擠、通風不足的室內環境,視人數和暴露時間而定,而空氣傳播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美國環保署(EPA)目前於網站上文章《室內空氣與冠狀病毒(Indoor Air and Coronavirus (COVID-19)》指出,建築物的暖氣、通風及空調系統(HVAC),都可能影響空氣傳播病毒。雖然改善通風和清潔空氣本身不會消除傳播SARS-CoV-2病毒,但增強室內空氣通風和空氣過濾等預防措施,會減少空氣傳播病毒的風險。

中國的「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衛生規範》,指導建築物的辦公場所、公共場所之空調通風系統運轉,防止因為使用不當導致疫情傳播、蔓延。尤其要採用全空氣空調系統、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分體式空調或多聯機系統等,落實開啟前準備及運轉管理與維護,評估空調系統的衛生學及清洗消毒。

新北市長侯友宜到教室檢視班級通風及使用午餐隔板情形,同時了解同學防疫觀念,強調用餐時不併桌共食、不交談,維持社交距離或使用隔板。(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圖為新北市長侯友宜到教室檢視班級通風及使用午餐隔板情形。(來源/新北市教育局)

空氣傳播是COVID-19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而加強室內通風就是比消毒更好的解決方案。建築物室內通風含有換氣之意義,通風良好之室內,必能滿足衛生條件之必要換氣量要求。為杜絕COVID-19疫病傳播,未來必須升級更強大的通風系統、採用更高品質的濾網,在通風管道中加裝殺菌的紫外線消毒,甚至走向去中心化的建築系統,以分離式冷氣、箱型冷氣取代如中央空調,以漸少COVID-19藉空調通風傳播病毒。

過年期間如何改善家裡的空調系統?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的公告《冠狀病毒病:通風和空調(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建議,當在家裡時,儘可能打開窗戶或門。為使通風更好,建議打開房間相對兩側的門窗以產生交叉微風。亦可在打開的窗戶前面放置風扇以增加氣流並將室內空氣推到室外。如果寒流來襲,室外溫度極冷,可以每小時打開窗戶幾分鐘,引入新鮮空氣。

多倫多瑞爾森大學兼職教授奧爾特(Lloyd Alter)認為,傳統的公寓大廈設計都以中央走道為核心:會使髒空氣從前門下方,灌入一間間的公寓裡,而人們在走廊上走來走去,造成灰塵、疾病等掉落在地毯上,再被吸入公寓裡。防疫上為避免封閉的走廊、等候區等空氣不流通的空間設計;要增加能打開的窗戶,在入口處規劃過渡區,設置洗手台、洗衣機、鞋櫃等,避免將外頭的病菌帶入家中、空氣監測系統等,就是守護健康的空間防線。未來的建築設計必須增加通風和空氣清淨措施,包括使用過濾器和紫外線設備進行過濾和消毒,以更好地預防空氣傳播疾病,吸取來自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慘痛教訓。

衛福部「COVID-19因應指引:防疫旅宿設置及管理」規定,房間內應維持適當空調,不能隨意開窗或調整空調,可能影響房間之通風及換氣。去年12月也增訂防疫旅館的通風空調之查核、檢視規定。

筆者建議,過年期間居家團圓可於不花錢前提下,改善室內通風來有效防疫:

1.破開密閉空間,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2.獨立的通風排氣有助於遏止病毒傳播。

3.安裝高效率空氣濾網,並提高更換或清潔頻率。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空調應提高室外新鮮空氣比例。

5.確保浴室、廁所的排風扇正常並滿載負荷運轉。

*作者為雲林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兼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