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恨的循環─兩個大國纏抱一起,誰都不能脫身:《美國與中國》選摘(1)

2021-12-08 05:10

? 人氣

1870年代,主流美國人與中國人翻臉。1882年國會立法通過,禁止中國勞工進入美國,中國人成為第一個被美國人排拒在外的種族團體。然而,中國人並未停止進入美國,而且運用中國商人湊集的錢,雇用美國一流的律師,挑戰許多種族歧視的法律和命令。這些案例對整體美國人的民權進步貢獻極大,譬如:鞏固了1950年代、推動拆除針對美國黑人實施的「分開,但平等」(separate- but-equal)教育制度的運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有種族歧視,美國仍是許多中國人可以實現夢想的好地方。中國人在西部各地受到排擠,並非僅因他們是異族。他們勤奮工作,不僅媲美、還威脅到與他們競爭的白人拓墾者,他們影響到一些白人更認真工作。這種在美國茁壯成長、並促使整體美國人更具競爭力的能力,一直持續到今天。

固然有些美國人仇視中國人,其他許多人卻對中國的福祉充滿憧憬和關切。雖然商務活動主宰美國和歐洲、南美洲、日本及其他地方的交往,對這些地方的情感──除了英國之外──都不及對中國深刻。好幾代美國人餐桌上的格言是:「把飯盤吃乾淨,中國孩童都吃不飽呢!」全美各地教會也都有「捐一分錢給中國」的運動。

19、20世紀之交,美國即將躍升為全球大國,華府決策者對中國愈加關注,儘管歐洲列強和日本想把中國瓜分為殖民地,美國卻極力迴護、力保中國領土的完整。美國政治家提議,把中國最優秀人才和美國綁在一起,建立基金在美國教育中國留學生。「庚子賠款獎學金」孕育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政治家、工程師和作家,為1920年代及1930年代的中國知識份子復興運動布下場景。

同樣這幾十年,美國人迷上中國文化──美食、藝術、詩詞和神秘主義。洛杉磯一位華裔美國女子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非白人電影明星。美國人的味蕾接受中式食物。美國大富翁蒐集中國藝術品,成就全世界最偉大的典藏,並在波士頓、紐約、華府、堪薩斯市和舊金山等地捐建博物館,予以收藏。

 

中日戰爭迷霧 終日籠罩在中美關係之上

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促成中國和美國比的關係比以往更加親密。戰爭爆發之前,全中國約有1萬名美國人;不到幾年,人數激增為10倍。但隨著戰事進展,美國日益覺得中國盟友蔣介石獨裁、無能,更糟的是,他不願和日本作戰。因此許多美國人認為,蔣介石的敵人──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的游擊隊,有如猶太人大衛,力抗機械化的日本皇軍哥利亞(Goliath)。國務院官員相信這個觀點正確,引領美國政策在戰後,不再提供援助給蔣介石和共產黨作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