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越錯越離譜的能源政策

2021-11-08 06:50

? 人氣

2021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蘇格蘭格拉斯哥(AP)

2021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蘇格蘭格拉斯哥(AP)

最近能源議題真是熱鬧,英國COP26全球氣候會議談減碳,牽動電力、交通及工業使用的能源。臺灣下個月四大公投中兩個牽涉到能源,一為核四公投,一為藻礁公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道是「能源一盤棋」,以電力而言,用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電力是由核能、燃煤、燃氣、水力、風力還是太陽光電而來。換句話說,各種發電方式有替代性,規劃時要全盤考量。

不幸蔡政府的能源考量是一步錯,步步錯,越錯越離譜。

第一個錯誤當然是非核。蔡政府被民進黨過時的反核黨綱所綁架。30年前,反核是全球環保團體主流思想,民進黨以反核集結社會上反核的非政府組織,另一方面更以「反核就是反威權」為口號集結政治上的反對勢力。這張牌還真靈,民進黨日漸茁壯,反核黨綱提供了極大助力。

但成也反核、敗也反核。30年前民進黨據以茁壯的反核黨綱,30年後竟成了民進黨最大包袱。30年前無人知道全球暖化,30年後減碳抗暖竟成為全球神主牌。核電是臺灣最重要的無碳電力,為填補非核後的無碳電力缺口,蔡政府只好規劃極大規模之綠電。

規劃綠電無妨,但蔡政府又犯了兩大錯誤。在獨立電網,任何時刻不穩定綠電的占比都有上限,所以綠電裝置大到某一程度之後,太陽能與風電將競爭上網。以臺灣地理條件,太陽能全年發電時數遠低於風電,同樣的裝置容量,風電全年提供的發電度數遠高於太陽光電。所以依滲透率限制考量,太陽能裝置容量不宜太大,否則將擠壓風電發展。但蔡政府規劃2025年太陽能裝置容量2千萬瓩,遠高於風力發電,使臺灣太陽能密度為世界第二德國的4倍,太陽光電太多是規劃綠電的第一個大錯。

蔡政府在發展風電也犯了兩個大錯。綠能是能量密度極低的能源,意即綠能單位面積能源産量極低。綠能合適在中美等土地廣大的國家發展,臺灣地窄人稠,原來就不合適發展綠能。以風力發電而言,陸域風電電價遠低於離岸風電,所以全球風電中陸域風電占了95%。臺灣土地太小,推動陸域風電困難,表示根本不合適發展風電。但蔡政府打鴨子上架,竟然異想天開,大力推動離岸風電,臺灣竟成為全球唯一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大於陸域風電的國家,所以發展離岸風電本身就是一個大錯。

但錯上加錯,蔡政府竟將「發展離岸風電」與「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混為一談。為了發展離岸風電產業,竟然以高於國際行情一倍的躉購費率與外國開發商簽署20年的購電合約,造成國家人民近兆元的損失。所以發展離岸風電即犯下兩大政策錯誤。

離岸風電產業設下國產化目標 。(圖/shutterstock)
台灣本不適合發展離岸風電產業,蔡政府硬推之外,甚至把發展風電演變成發展產業 ,以高出國際價格一倍的躉購費率與外商業者簽下二十年合約。(圖/shutterstock)

第三大錯誤就是在未經任何專業評估,蔡總統輕易承諾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並且將之入法。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