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打破民粹魔咒?李鴻源揭開秘密

2015-01-25 16:55

? 人氣

為了二代健保法案未獲立法院通過,楊志良宣布請辭,馬英九和當時閣揆吳敦義都爭相慰留,楊志良說他願意留下來,但只有一個條件,「這條件你們絕不可能答應,就是不要到立法院備詢,我就再幹二十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閣員到立法院備詢是憲法規定,但目前這種運作方式卻讓閣員苦不堪言。李鴻源說,第一備詢花太多時間。其次,這對首長是「很大的折磨」。

離開衛生署後,楊志良在路上碰到民眾,還有人為他鼓掌,說現在官不聊生,不當署長,太好了。楊志良指出,只要去問路邊攤就知道,他們會告訴你立法院的質詢多惡質,立委太沒有修養了,他們對法案沒興趣,因為他們不是靠法案審查當選,但只要罵人就可以上媒體。

一般人不了解,「官不聊生」另一根源是媒體,尤其是無所不罵、蔚為世界奇觀的「談話節目」。李鴻源指出,談話節目日益泛濫後,名嘴罵人成了常態,「不罵收視率不高」、「講得不腥羶,收視率也不高」,每天就是竭盡所能要修理官員,「從五十台罵到五十六台」,罵久了,就會讓觀眾信以為真,很多官員疲於奔命,好像名嘴一講什麼,就得去回應。

名嘴治國導致官不聊生

有的名嘴自我膨脹到「治國」地步,曾有名嘴在節目上表示:「我已經在電視上講了他三天,為什麼某某部長還不回應?」李鴻源語帶不屑指出:「你是誰?如果你是民意機構,經過一定程序,我當然要回應你,但你一個名嘴在電視上講一句話,我就要回應你,我們正經事還要不要做?而且你講的話根本似是而非,根本斷章取義、捕風捉影,你怎麼回應?」

任公職時,李鴻源每天一早碰到記者第一件事,對方一定是問當天某某新聞,你有什麼評論?如果回應得好,就過關,回應不好,就可能把小事變成大事,甚至製造出另一個風暴。

由於被名嘴修理得太慘,馬政府一度要求閣員上談話節目辯護。李鴻源指出,政府施政有短、中、長期目標,但談話節目都在談一個事件或突發新聞,話題未必成熟,「這種不成熟的東西要首長去回應,我不覺得很恰當」,而且不是每個首長都很會講話,「有的專長是論述、有的專長是做事、有的喜歡思考」,換句話說,有的適合上談話節目,有的很不適合上談話節目,「你要首長上談話節目,會搞死一堆人」。他說,在談話節目講得頭頭是道的人,不一定就是好的首長。

政府的民粹作風,讓首長的施政大受干擾。「官不聊生,我覺得是廣義的。」李鴻源說:「假如是這個樣子,一個部長的薪水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在學校裏面要賺到那個薪水,太容易了,但這會讓政府需要人的時候,很多人選擇不去。」

李鴻源指出,假如台灣的民主制度健全,公民意識被喚起,從政策面、制度面積極介入參與,所有答案自然水到渠成,台灣大有機會邁向真正的一流國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