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打破民粹魔咒?李鴻源揭開秘密

2015-01-25 16:55

? 人氣

目前的憲政體制,總統不必赴立法院發表國政報告,可不經立法院同意,提名閣揆(行政院長),閣揆只是總統的執行長,百分之百執行總統政策,否則隨時會遭撤換,但弔詭的是,閣揆須受立法院監督,真正的「影武者」總統卻沒有監督管道。對總統權責不符的問題,學界罵聲不絕,只能靠修憲匡正,但修憲門檻太高,朝野各懷鬼胎,尤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下屆總統機會很高,更不願改為內閣制,自削權力,兩黨不獲共識,幾乎無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華民國憲法權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胡佛指出,要解決目前的憲政亂象有三種做法:一、台灣雙首長制是參考法國,所以要解決目前總統權獨大問題,可以參考法國慣例,就是任命閣揆之前,先經過立法院「信任」即可,如此就「換軌」變成內閣制,不必修憲,總統職權自然限縮。二、透過修憲,回歸中華民國原來就是內閣制的憲法,閣揆任命須經立法院同意,並恢復其副署權,總統就沒有大權了。三、目前國民黨和民進黨所主張的內閣制,是比照英國、日本的制度,閣員由立委兼任,這種做法「憲法要大修」,與中華民國原來的憲法設計「有距離」,當初張君勱起草的這部憲法是把閣揆變成政治人物,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向立法院負責,但部會首長則由社會菁英出任,並非由立委兼任。第一種方法最簡單,第二、三種都要透過修憲解決。

民主之路,台灣走得跌跌撞撞,但不容否認,台灣是華人世界中,唯一全面實施民主選舉的國家。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公布二零一二年全球民主指數排名,台灣在一百六十七個國家或地區排名第三十五,在亞洲則名列第三,但在評價上台灣僅算是部分民主的國家。

台灣的民主確實需要深化,不只是選舉,民主應深化到所有的公共政策的決定。但批評台式民主的人,經常質疑台灣民主卻沒效率,他們最愛拿立法院打架做笑柄,以此否定台灣以民主作為最高正當性。

事實上,民主制度不是為效率,而是為責任明晰而設計的,民主不必然在行政上有效率,若要講求效率,誰比得上獨裁體制?在極權國家,隨時可以拆路、拆房、進行各種可能造成污染的投資。但在台灣,任何開發案事先都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環評通過才能動工,自然曠日費時。而各種利益團體都插一腿,最後都是內耗。

行政效率不彰,多少是因藍綠惡鬥而起,施政掣肘,更是屢見不鮮。社會評論者姚欣進指出,台灣政府固然是在議會民主體制下運作,但不論藍綠掌握民意的方式與層次,顯然離真正理性溝通、說服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基本上,這兩黨政府都是選舉掛帥,其中差別在於:民進黨更多的是強勢炒作短線基本盤,而國民黨則想全面討好,更多的是隨波逐流。但不論是短線炒作或是隨波逐流,表現在重大公共建設上,往往就是猶疑不決與多方籠絡,乃至於毫無效率可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