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站在邊界上的思考

2015-01-17 05:24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亞:一個國家一個族別 邊境崎嶇以隔絕凝聚力

我曾經在中亞(Central Asia)待過幾個月,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等這些蘇聯解體過後成立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新興國家,如果仔細看這一區的地圖,你會發現它們的邊界崎嶇的不可思議,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當初蘇聯為了不讓各民族之間產生足以反抗的凝聚力的刻意作法。

中亞這帶聚集了各種不同的民族,一個國家的名字就代表著其中的一個族別,但居住在這個國家裡的人不一定就是屬於這個族別的人,而蘇聯甚至刻意地把原本屬於烏茲別克族重要的歷史地點畫給了吉爾吉斯,把原本屬於塔吉克族的土地劃入了烏茲別克,當養成自身幾千年的土地被劃入的另外一邊,就像是自己原本在身上的血或肉被硬生生地割去了一塊,當文化被肢解,衝突便如此而生。

(吉爾吉斯位置,截自 http://morninglulu.blogspot.tw/2010/06/2010610.html)

例如當今吉爾吉斯位於奧什一帶的費爾干納盆地(Ferghana Valley),其實烏茲別克早於多個世紀前便已居於此,在前蘇聯時代史達林便故意將此區分別劃給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塔吉克三個加盟國,挑起各族的新仇舊恨,發生像是2010年六月於吉爾吉斯第二大城奧什(Osh)發生的暴動,我於隔年曾至暴動發生的奧什,雖然已事隔一年,到處仍是倒塌的建物或是留有彈孔的廢墟,難以想像這就是一國之中的第二大城,瀰漫著一股極為低迷的氣氛......

(費爾干納盆地於中亞三國之間的地理位置,截自 http://morninglulu.blogspot.tw/2010/06/2010610.html)

「國界」本就是現代文明的產物,「類別」也是當權或當今握有知識的人所訂定的標準。是不是我們總是辨別地太過粗糙,或因為太恐懼失去某種自認為的權利而刻意的分門別類?

不論是不是查理 相互聆聽彼此的痛苦

當今的民族早就無法再以傳統的地理或血統區分,新民族的概念已隨著資訊越加平行而起,在這個各種類別界線越發消衍模糊的時代,越需要細緻的耐心,及懷著希望的聆聽背後的歷史,去對待每個來到我們身邊的人事物。

只不過這卻與節奏越走越快的現在,相互牴觸了某種人們追求的特質?

同樣地在法國仍沸沸揚揚的《查理週刊》的槍擊事件,只為選擇快速立場而強歸類於「我是查理 VS 不是查理」,或是「自由民主西方 VS 殘暴獨裁伊斯蘭」,我以為都是粗糙甚至暴力的討論方式。

「我們彼此聆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真正的痛苦,這種痛苦讓我們連結在一起,這種痛苦提醒了我們,大家都是人。」─《藍毛衣》

的確,我們是這麼的不同,但我們不該用那讓應當獨特而美麗的界線,成為隔閡彼此甚而產生仇視的橋樑。

*作者為自由跨域藝術工作者 / 攝影師,著有《中亞,聽見邊境的心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