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美方默認兩國論2.0,何以中南海悄然無聲?

2021-10-16 07:10

? 人氣

蔡英文在國慶演說中表示,這72年來,我們的經濟從貧窮到富裕、政治從威權到民主、社會從一元到多元,一步一腳印,成就了今天中華民國台灣嶄新的樣貌。(資料照,顏麟宇攝)

蔡英文在國慶演說中表示,這72年來,我們的經濟從貧窮到富裕、政治從威權到民主、社會從一元到多元,一步一腳印,成就了今天中華民國台灣嶄新的樣貌。(資料照,顏麟宇攝)

距離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罷免案的投票日還有1周時間,蔡英文總統於民進黨視訊中常會上公開表達,全國都很關注這次的罷免案,她也要請大家繼續關注這件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說「不要讓認真做事的人孤單,台灣的民主深化,應該是基於理性溝通,不是惡意報復。」至於誰才是「認真做事者」則由投票者自行判斷,可謂是點到為止的一種態度。

不懂台語的結果:把「袂見笑」直譯成「不要臉」

諷刺的是,就在12日,立法院院會中才正上演了一齣「袂見笑」( bē-kiàn-siàu)的藍綠對罵大戲。有趣的是,多數媒體在報導中引述「袂見笑」這句台語時都直譯成華語的「不要臉」。

於是,嫻熟台語的人士紛紛站出來解析「袂見笑」和「不要臉」兩詞的語境和意涵之特大差異性。顯然的,許多報導的記者都沒掌握好,或甚至本來就不懂台語「袂見笑」所內涵的個人道德節操之更真實意境,才會誤譯成「不要臉」。一言以蔽之,「袂見笑」是罵人「不知羞恥」乃至「無恥」之意,若是英譯則較接近「Shame  On You」,是比華語的「不要臉」強了好幾倍的指責。

反正這場對罵戲絕不會輕易善了,所謂「戰鬥藍」本來就準備要不斷找碴鬧事,蘇貞昌正好提供了可以被點火的雷管引爆線,戰鬥藍自然打蛇隨棍上,可預期立法院院會還會有更火爆更馬戲化的演出劇目。

20211012-行政院長蘇貞昌(左中)與立委鄭麗文(右)12日在立法院質詢時針鋒相對。(柯承惠攝)
蘇貞昌12日在立法院接受立委鄭麗文質詢時,脫嘴說出「袂見笑」。(資料照,柯承惠攝)

不過,這類在國會不斷被重演的娛樂性綜藝大戲,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焦點,比較上,蔡英文總統在這次雙十以「共識化分歧 團結守台灣」為題所發表的演說中,所提出的「4個堅持」以及首度完整論述的魔幻數字「72年」,外加「兩岸互不隸屬」的嚴正宣告,在在對於台灣的前途走向是更為深遠,也更值得我們探討的。

蔡英文:中華民國立足台灣以來,已經72年?

10月12日,聲望信譽都正在直線快速下墬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又一次特意搞怪式的表示說:「雖然當時坐現場打瞌睡,但聽到72年也覺得奇怪,中華民國110年,蔡英文刻意要從1949年起算,這須由她自行解釋。」

其實,只要稍稍認真一點地去翻開蔡英文總統前2年的雙十演說文,我們可以很輕易看到這樣的不同表述段落:

2019年:中華民國已經在台灣屹立超過70年,一旦接受「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就沒有生存的空間。身為總統,站出來守衛國家主權,不是挑釁,而是我最基本的責任。

2020年:就如同過去71年來,台灣經歷的一切,困境磨練出我們的堅韌,挑戰激發我們的志氣,一場疫情,可以凝聚出台灣人民團結的意識,給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氣。

如今,來到2021年,我們則看到另一種更加完整的論述:從1949年中華民國立足台灣以來,已經經歷72年。

何以前2年,小英說70年、71年時,柯文哲不感覺甚麼奇怪,唯獨今年一聽小英說了「72年」這魔幻數字,在現場打瞌睡卻突然感覺奇怪了呢?

之所以這72年會引起地震,就文意上來推敲應該跟她花了點心思來對這72年的緊密論述有絕對關係。小英總統說:

這72年來,我們的經濟從貧窮到富裕、政治從威權到民主、社會從一元到多元,一步一腳印,成就了今天中華民國台灣嶄新的樣貌。

這個今天讓世人稱讚的樣貌,是經歷多個世代的人們,共同努力的成果。沒有任何一群人可以單獨居功,也沒有任何一群人曾經置身事外……

過去這72年來的發展歷程,讓國家樣貌有了很大的轉變。但在轉變之外,我們也有不變的堅持。那就是「確保主權、捍衛國土」。

這個信念,是讓台灣屹立不搖、民主開花結果的重要關鍵,也是72年來,國軍保家衛國、為何而戰的基礎,更是一代又一代台灣人民的堅持。

兩國論昇級版:「中華民國」被一刀砍為新舊2塊

到此,我們才猛然發現小英總統正拿起一把尖利剪刀把「中華民國」從1949的這一年度作為斷點大膽下手,並狠狠裁切成新舊的兩段歷史與國度。然後,很自然地,小英總統順勢登高號召台灣人民「我們必須彼此約定」以下4個堅持:

1.永遠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

2.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3.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

4.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要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只要稍微熟悉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者,都能一眼看清楚上列這4個堅持均來自於該決議文所訂立的準則,說個大白話,也就是民進黨的黨綱與奮鬥目標已經堂皇引入到國家未來前途發展的政策執行綱領中。

而毅然決定選擇了以兩岸徹底分治的1949年作為「中華民國立足台灣」的起算年度,也等於將「中華民國」等同於「台灣」,或者翻成白話文,就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跟「中華民國台灣」自1949年都屬於新生(開創)國家,因此這兩個國家自是「田無溝水無流」(Tshân bô kau tsúi bô lâu),自此「我家是我家,你家是你家」,彼此各不牽扯了。

1949年誕生了2個互不相屬的新生國家

正因為此一「互不隸屬」的正式宣告,就再也無所謂「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睜眼說瞎話之夢囈;所謂的「和平協議」也必然是兩國議定,而不再是一廂情願的兩岸談判;同樣,所謂的中共犯台,只能是「反侵略、反併吞」的護國聖戰,而不再是「抗拒武統」的自我矮化態度。於是,「為何而戰,因何而戰」的混亂思維也在此得到清明答案。

按我的看法,小英總統的這篇演說文的鋪排結構是極其高明的。

光憑這一段號召,就約略可以解讀出一個深切的用心:這是一篇專門寫給千萬年輕世代的台灣人看的演說詞。易言之,小英總統撰寫此文時,可以揣模到,她心中顯現的應該是年輕世代的無數個身影與活躍的生命。

是以,她才會緊接著宣告疾呼:

這4個堅持,是台灣人民給我們的底線,也是我們最大的公約數,站在公約數的共同基礎之上,我們有責任累積更多的共識,以團結的姿態,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我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責任,要確保這塊土地上的年輕人,可以世世代代,繼續自由奔放下去。

而且還有一段可以當作解讀索引,她寫道:

很多人問我,接下來,我們還要為台灣做什麼?我的答案很簡單,在勇於改革以及壯大國力之外,我們要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打下一個長治久安的基礎,要讓中華民國台灣有足夠的實力,有穩定的社會,迎向下一個階段的變局和挑戰。

雙十那天,我起先是觀看其現場轉播的視訊實況,認真聽完後,真的是像柯文哲那樣感覺怪怪的(不過我沒有像他那樣「打瞌睡」),趕緊上網搜索到文字稿,細讀之後才算恍然大悟,心底不禁暗叫一聲:「小英出手了!」

可預判,「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國名,無論台派或統派人士都再也繞不過去,不管同意或反對,也都必須要直球面對。

20211010-民國110年國慶大會,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出席國慶大會。(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出席今年國慶大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比較狼狽的應該是,將「中華民國」長期作為神主牌的國民黨,其詮釋權突然被搶走後,不僅變得無所適從,既不見她們有甚麼太強烈反應,也未見她們對此提出有力論述,正巧又碰上「袂見笑」的風波,全黨似乎只耽溺在「無理取鬧」的馬戲式抗爭亢奮的自嗨情緒中。

網紅律師呂秋遠在13日的臉書上為此PO文鄙夷道:「中國國民黨,就是個沒有靈魂、沒有中心思想、沒有符合現實論述的政黨。唯一剩下來的,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最大在野黨『美名』。這個政黨,無力制衡民進黨,無能提出符合台灣最大福利的論述,無法講出加害人的名字。」

更奇妙的,鄰國除了國台辦層級和黨媒《環球時報》的歇斯底里的叫囂之外,中南海對此兩國論2.0也迄未傳出任何神經質的恐嚇語言,何以故?

其實,這一刀仍還遺留太多未曾清理的大戰場

外媒報導,在美東時間12日,我駐美代表蕭美琴先與美國國務次卿費南德茲(Jose Fernandez)會晤,討論台美經濟議題後,再到美國國務院,與新上任的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會晤,雙方針對台美區域議題交換意見。蕭美琴會後於推特寫下,「助卿康達為台灣『堅若磐石』的友人,我確信在諸多領域這樣的夥伴關係將持續成長」。

可見得,美方對於小英總統揮刀切定調的雙方「互不隸屬」之兩國論述已然默認接受了。

然而,無可避諱,台灣藍綠對抗已經白熱化到一定沸點,任何公共議題都絕無可能讓藍綠雙方100%滿意或接受。從歷史記憶去分割,參考社會學者汪宏倫教授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藍色典範」和「綠色典範」2大族群。這兩者之間的歷史記憶也都由1949年起算,各自在此前的歷史記憶中而各取所需。

「藍色典範」演述的記憶是中國那些虛渺的鄉愁,「綠色典範」所環抱的則是日本殖民世界和國民黨軍隊登台後屠殺人民的共同想像。而且這裡面也就深埋著極為嚴肅的228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尚未清理的2大戰場,單只是中正廟大堂高坐在上那尊大銅像要不要搬移就已經吵嚷無解了。

而且如果連立法院已經通過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已經明文書載的法律條文規定:「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蔡政府都遲遲不敢表態,甚至連總統府內尚存的幾尊蔣介石銅像都不敢下手遷離,這就很難讓所謂的台派能夠吞得下這口氣吧!

或者說,這樣的事例,只能期待2024之後那位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來延續兩國論的徹底落實,並接手而贏得剷除威權象徵的美名盛譽嗎?

至於尷尬至極的國民黨,我還是堅定維持5年前對貴黨的誠心鼓勵:趕快打包「遷黨回中」吧!

*作者曾任第二屆、第四屆立委、現任《六都春秋電子報》創辦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