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劇若想再往上提升與擴展類型,必須跨過的門檻

2021-10-16 05:30

? 人氣

或許台灣當前應將資源與眼光投入於將商業片拍好之鍛鍊,尋求將商業賣座片拍得有深度,而非冀求文藝片拍得賣座。圖為公視《斯卡羅》劇照。(公視提供)

或許台灣當前應將資源與眼光投入於將商業片拍好之鍛鍊,尋求將商業賣座片拍得有深度,而非冀求文藝片拍得賣座。圖為公視《斯卡羅》劇照。(公視提供)

警示:全篇有各種影劇雷

灣戲劇近年來有些斬獲,在小品、喜劇與日常更是有其發光之處,然而若要擴展至其他類型,有時仍讓人覺得似乎還差了點什麼就能成為更好的模樣。實際來說,除了資金、體系問題及演員狀況這些較為已知的之外,台劇若想再上層頭,尤其是對於那些不以日常或喜劇為主要賣點的類型,有三個在台灣較被忽略面向可以討論,分別是劇中世界、深刻程度與商業技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劇中世界

劇中世界的重要性何在?這恰恰與我們預設現實世界為真,所以行為才有意義有關。對多數人而言,他們極少去懷疑現實世界的真實性,而現實世界的真實也正是其存在的基礎。畢竟,如果當前的世界為假,那有多少人會在意後續之發展?而戲劇也是同樣的。劇中世界感覺起來像是一個真的世界,建築於其上的劇情發展和角色動向才有意義。

然而一個虛構世界如何感覺起來像是真的?在戲劇中主要展現在三個點,內部自恰、互動合理與夠深夠廣。這並非說虛構世界得和現實世界一樣,而是虛構世界要能夠從內部自給自足不需外力。一個能夠內部設定自洽,同時諸元素之存在和互動合理,並且不遜於現實世界之複雜深刻者,會越像一個真實可能的存在。這需要製作方尤其是編導,以其心智去支撐起一個虛構世界的內部設定與自主運作。而這種支撐運作和互動的能力,除了能帶來世界真實感以外,也能減少劇情不合理與bug產生,讓劇情和角色的發展能更加自然。

只是,顧好劇中世界同時也需要代價。既然世界要像是真的,那麼其中劇情便不該像是外力插手所致。這代表製作方不能再興之所至便隨心所欲,僅為了想要什麼劇情或角色走向便隨意扭曲世界的方向。一切得像是那個世界自主自然發生的結果。因為只有一個足夠真實的世界,角色在其內的掙扎與風采才有意義。反之若世界受製作方隨意扭曲,那麼一切風采都不是該角色在天之下掙得,而是製作方家家酒式的安排。

另外,一個良好世界與劇情的融合,也能幫助襯托出角色來。譬如在《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中,我們正是知道了哈比人在當中的渺小,才更顯其堅決之勇氣與可貴。所以有時雖然人們講的是故事,但背後世界卻同樣重要。因為一個好的世界更能賦予角色風采。

《魔戒》電影劇照。(取自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臉書)
《魔戒》電影劇照。(取自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臉書)

而這種世界塑造的習慣,也在歐美等地頗為流行。儘管台灣的內容生產未必重視這一塊,但在歐美的奇幻與科幻中,類似系統可說是行之有年且樂此不疲。從小說、遊戲到戲劇,往往劇情搭配的會是一整套世界設定,在既定世界裡讓想要的劇情發生。譬如《沙丘》(Dune)、《獵魔士》(Witcher)乃至《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等皆屬其中。他們的內容生產有時候不僅是在販售劇情,同時也是在販售那個世界。而這種塑造世界的經驗和文化,亦在其社會中循環,乃至連主打愛情的著作都可能伴隨著世界設定。

總的來說,支撐起虛構世界自主運作,以及融入所要劇情的能力需要夠深夠廣的底蘊支撐。儘管伴隨著相當的代價,但這種能力除了確保劇情合理性與角色在世界內的風采之外,也影響到劇本建築於當代台灣之外的可能性,進一步容許更多當代台灣這個設定難以進行的發揮。可以說若台劇想要擴展至不同類型,那終究還是得面臨這樣的考驗。

二、深刻程度

深刻並不是口口聲聲正義光明善良就是深度與深刻。深刻乃在於超越日常之無聊,以及人間情態之韻味或極致。

舉例來說,一組戲劇其中衝突不斷,看似情節高低起伏,但實則只是無謂爭吵者,其實並不深刻;另一個例子則是,角色口述大義嗆聲嗆得很大,然而其論述實際檢視卻空洞表淺,僅止於拿著幾個詞彙舞弄並無觸碰哲學核心,則如此也未必深刻。

實際操作上,當一個戲劇無法提供深刻之物時,往往最常使用的便是填塞狂亂之爭吵與空洞之論述,試圖以大吼大叫和表淺嗆聲等無謂衝突作為高潮營造。然而若一個戲劇只是現實的無聊翻版,卻無從提供超越現實之東西可探尋,那觀眾也自然容易喪失興趣。

因此,戲劇中存在一種「可期待可探尋的感覺」是很重要的。而深刻之可能便是其中一個能帶來這種效果的安排。然而深刻究竟為何?這未必是一個容易回答或能清楚定義的問題。只能說,文藝並不等於深刻。而當代與日常戲劇雖可以透過觀眾共鳴來獲取,但在其他戲劇中有時深刻會展現在一些更加雋永或現實難尋的東西上。

所以往往在非日常戲劇中較常見的深刻主要有兩種,其一為配合劇情展示在現實世界中亦非為空談或過度表淺之社會人心或論述見解(當然無須為原創),如此則觀眾易受劇情牽引而有所震撼或感悟,譬如諾蘭(Christopher Nolan)以降的蝙蝠俠;另一則為人間情態之韻味或極致。譬如《間諜橋》(Bridge Of Spies)中的Standing Man,也譬如《愛x死x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中的Zima Blue,以及眾多戲劇皆能營造的人物情感。

諾蘭的電影,片片都經典好看。(圖/Batman: The Dark Knight@facebook)
諾蘭在《黑暗騎士》中,塑造了極難超越的小丑角色。(取自Batman: The Dark Knight@facebook)

而這些深刻除了可來自製作方本身思想境界和人間體悟支撐外,如前所提的世界設定也會影響。舉例來說:在一個探觸範圍侷限於日常的設定中,若其角色突然談起天下家國或哲學深思之事,只會顯得哪有人平常這樣講話;而一個戰禍紛飛、局勢詭譎或科技進展以致人類界限不再侷限的世界裡,則那些高來高去的台詞便未必會顯得突兀,倒能配合劇情達成更深的觸碰。這同樣也是夠深夠廣的世界能帶來發揮的好處。

此外,在一些作品當中往往會營造一種世界中存在著高人或更高境界存在的感覺,這也可加深世界的可期待性。

簡而言之,戲劇中有深刻可以期待,以及其中真的存在深刻之物讓觀眾看完後仍惦記於心,是塑造吸引力和作品本身價值重要的一環。

三、商業技巧

承接前面提到深刻的問題,有時候人們會認為商業技巧和深刻是抵觸的。然而實際情形是,要拍好商業片也不容易,上乘的商業片更需要境界支撐。

舉例來說,漫威體系的多數作品幾乎都可說是商業片,但這未必代表它們不能觸動人心。這些影劇一方面透過節奏牽引觀眾心理起伏,另一方面在劇本編排上則順著這些節奏讓世界之衝突和角色軸線一步一步達到高峰,從而讓角色能在堆疊的情緒裡將其心境、掙扎與決定等充分渲染予觀眾。這其實不容易做到,需要能充分掌握觀眾人心,並夾帶深刻在其中才能做到。

因此往往在實際運作上,深刻和商業乃相輔相成。劇中探觸的東西越深刻,越能透過商業技巧觸動人心。而好看的影劇也會透過衝突和橋段之巧妙安排來讓故事更加深刻,或者在其中埋藏深刻來提升其衝突層次與精彩程度。

譬如2021年DC的《自殺突擊隊:集結》,就是一個良好的商業片例子。這部電影可說是近年來最好的商業技巧展現,透過在荒謬、喜劇、動作與角色情緒間來回擺盪,節奏掌握快慢得宜恰到好處,幾乎可說是毫無冷場亦不會過分壓迫。同時也未必讓觀眾看完腦袋空空只剩畫面,當中捕鼠人的感心故事和鯊魚王的鮮活形象亦讓人有所記憶。其編導之功力自然可見一斑。

(圖/取自IMDb)
《自殺突擊隊:集結》(取自IMDb)

而其他諸如《馬男波傑克》(Bojack Horseman)這類直觸人心的戲劇,或《核爆家園》(Chernobyl)、《無間警探》(True Detective)等一類餘韻長遠之影劇,若細察也會發現是商業技巧和深刻相輔相成之例。可見,商業技巧並不與深刻相牴觸。而單單商業技巧的強大,再加上一點點深刻便足以席捲全球的例子更是多不勝數。

簡而言之,商業技巧的能力可說是多多益善。對於觀眾心理之掌握和牽引,不僅需要有所修練之編導能力,更需要境界支撐。而商業片賣座的本質,在從業市場和環境能帶來正向循環,對文化之保存與推廣亦多所助益。或許台灣當前應將資源與眼光投入於將商業片拍好之鍛鍊,尋求將商業賣座片拍得有深度,而非冀求文藝片拍得賣座。給予商業片更多關注與資源,從業人員對商業技巧有更深的掌握,也許是台劇可再提升的其中一個方向。

綜觀以上,台劇若要再提升與擴展類型,除了眾多基本面問題外,上述三個面向都還有很大門檻要跨越。當前較為危險的反而是一種自滿與先批評批判者之心態,以及政府干預影響市場的情形,倘若掌握資源和話語權的人們延續同一套特定風格,讓內容生產持續朝著有問題的方向前進,如此則台劇要改善便可能難上加難。

*作者為觀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