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勝過專才—《進擊:未來社會的九大生存法則》選摘(3)

2018-02-26 05:10

? 人氣

崔里指出,在Eterna,他和他的同事能夠過濾數十萬個擅長困難工作的專家。換句話說,他們能有效率的撮合人才與工作,不是根據人們的履歷,也不是使用什麼神奇的自我選擇,而是透過遊戲產生的大量資料點。Eterna的例子代表重新徹底思考資本主義制度的中心假設:人員工作的最佳分派方法是透過指揮與控管風格的管理。但Eterna仰賴的是向來被輕忽的特性,即通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在網際網路問世前,博通多樣才能往往難以做到。2006年6月,傑夫在《連線》雜誌上撰寫一篇文章〈群眾外包興起〉,引用自圖庫服務與顧客支援服務等產業的證據指出,開放源碼軟體、維基百科,與種種技術工具(如數位相機、操作台實驗設備)價格大幅降低等構成的沃土,已經孕育出一種全新的經濟生產形式。「業餘愛好者、兼差者、初淺涉獵者,他們的工作突然有了市場,因為聰明的公司發現了利用潛藏在人群中人才的方法。」傑夫在該文寫道:「這類勞力並非總是免費,但成本遠低於傳統員工。這不是外包,這是群眾外包。」

傑夫和《連線》雜誌編輯魯賓森(Mark Robinson)在玩笑談話時創造出的「群眾外包」一詞很快被廣為採用,起初是群眾外包生根的廣告業和新聞業等領域,繼而被大眾普遍使用。2013年時,這個字首度出現於《牛津英語字典》。做為一種商業實務,群眾外包已經成為廣泛領域的標準作業程序,從科技業、媒體業,到都市規劃、學術圈等,全都採用。

不同於起初天花亂墜的追捧,群眾外包絕非數位時代的萬靈丹,但是當奏效時,就會呈現近乎神奇的功效。許多機構和公司如太空總署、樂高公司、三星集團等,全都把大眾貢獻納入他們的業務運作核心,在過程中,重劃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傳統分界。如今,這是一個可滲透層,點子、創意,甚至像制定長期策略這麼重要的層面,都變成了協作行動。

這種方法的理論基礎源於新興的複雜系統學科,群眾外包的神奇力量,其實主要是任何人群中都會自然發生的通才功效。其實,長久以來,科學一直利用各種分布的知識網絡,這些網絡能夠有效動員存在於廣泛學科領域的通才。最著名的例子是「經度獎」(Longitude Prize),1714年時,英國議會懸賞一萬英鎊給任何能夠想出方法決定經度者,一些頂尖科學家面對這個問題花很多腦筋,但最終贏得這筆獎金的,是自學有成的鐘錶匠哈里森(John Harrison)。

在人類史上,業餘者做出重要貢獻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天文學、氣象學等仰賴大量觀察的學科,業餘者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