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國民黨主席選舉的世代交替、路線之爭、北京觀點與台灣賽局

2021-09-28 06:40

? 人氣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朱立倫在中央黨部發表談話。(資料照,柯承惠攝)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朱立倫在中央黨部發表談話。(資料照,柯承惠攝)

9月25日落幕的黨主席之爭,是一場國民黨在較孱弱時期(社會支持度僅在20%至27%上下徘徊)打的仗。但卻也是2001年國民黨直選黨主席以來,競爭最激烈、且沒有特別明顯「風向」的一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民黨久違的路線之爭?

比起2020年被視為中心話題的「世代交替」,或2016年補選的「還洪秀柱一個公道」,以及2017年的「倒洪」焦慮,2021年8月朱立倫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之後,雖然從實力和資歷看,其當選並不讓人意外;但整個選舉過程中,卻也沒有浮現某種「非朱不可」的必然性。

這種首腦競爭中「必然性」氛圍的缺乏,固然會令參選的人和抬轎的人很辛苦,天天精神緊繃。但對一個政治組織來說,沒有「非怎樣不可」的選擇和明顯風向,或許才是一個氛圍寬鬆到足以進行真正的路線辯論,以及可供細緻檢視各候選人個人特質、主張的從容環境。

因此,這對一項缺乏此類傳統、2016年以前大多數黨主席選舉仍是走過場的國民黨來說,是一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百年老店終於趕上的世代交替

另外一項焉知非福,來自於明顯的,已經是現在進行式的世代交替腳步。在這一次內爭中,朱立倫、江啟臣兩個具有正規軍的陣營,大量30多歲乃至20多歲的幕僚群都已經就戰鬥位置,40、50歲世代的操盤要角相對隱身幕後。中青年政治工作者不再只是站在大老後面拿海報、拿標語,而真正進入了戰情室,坐在布防、偵查和擬定選舉路線圖的崗位上。民進黨從1990年代就是如此的事,柯文哲陣營和民眾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如此的事,如今終於在國民黨基本實現。

雖然晚了快30年,但這個指揮系統的年輕化出現總比不出現好。這不能不說是黨產遭凍結,大量中老年人士對黨務運作興趣逐漸闕如後的另一個blessing in disguise。而且這個blessing,對國民黨長期的意義重大。

路線思辨,或者說路線鬥爭,最後意外的落在了朱立倫、張亞中兩陣營之間。而在黨主席之爭中以「桶箍」定位自己、試圖為自己過去一年半主持黨務歷程辯護的江啟臣,反而在選戰的中後期,逸脫出了媒體和公眾關心的議程設定框架,最終在曝光度上遭到邊緣化。

當然,最後不到20%的得票率,對於以「中繼投手」自喻而上場的江啟臣是一次打擊,後續能量有一點被看衰。但是平心而論,其在聲譽上的減損並不明顯。下一步,江啟臣或許應該挑選一個直轄市,補足自己主責一方的行政歷練短板。而朱立倫若能在自己有影響力的地區,幫助江啟臣處理實現這一願望過程中的一些地面上的溝壑和阻礙,顯然也會被大家看在眼裡,自有一番品評。當然,最後是否要這麼做,取決於這兩人後續的互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