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舊金山和約70周年─中華民國與英美霸主之爭

2021-09-05 07:20

? 人氣

可實際上,1951年的中華民國外交部長葉公超為了證明中華民國是對日作戰的最早參戰國,早在1951年7月12日的抗議聲明中,就把中日戰爭的開戰日訂在了1931年9月18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蘇英三強鼎立的終結與台海和平

杜勒斯深知讓中共代表中國出席舊金山和會的嚴重性,最終決定與英國外相莫里森(Herbert Morrison)達成了兩岸都不派代表出席對日多邊和約的重要性,讓日本選擇從兩岸之間挑選一個中國政府簽署雙邊和約。

幸運的是,本來想與中共簽署和約的日本首相吉田茂,最終在杜勒斯施加的龐大壓力下與中華民國簽署了1952年4月18日的《中日和約》,確保了台灣與澎湖仍被掌握於中華民國的治理下。

隨後長達70年的時間裡,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沒有對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的治理提出疑問,怎麼能稱《舊金山和約》造成了「台灣地位未定論」?英國在沒有辦法與中共建立大使級關係,而且還要應付馬共叛亂的情況下,最中接受了現實,不再強硬主張台灣「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還支持中華民國繼續留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內。

英國派航空母艦來到亞太,自然有其自身的戰略盤算,未必是為了配合美國反中共,圖為2015年造訪英國的中國人民海軍071型綜合登陸艦長白山號。(英國國防部)
英國派航空母艦來到亞太,自然有其自身的戰略盤算,未必是為了配合美國反中共,圖為2015年造訪英國的中國人民海軍071型綜合登陸艦長白山號。(英國國防部)

不過對於美國是否應該保衛台灣,還有美國為了保衛台灣應該要付出到什麼樣的程度,仍存有強烈的意見。

由於外島曾經被中華民國海軍還有反共救國軍用做騷擾英國船隻的基地,1951年10月回鍋的英國首相邱吉爾還有他1957年上台的繼任者艾登(Anthony Eden)都主張美國應迫使蔣中正放棄金馬外島。他們尤其擔心,美國會為了保衛金馬而對大陸動用核武,破壞西方國家聯合中共對抗蘇聯的長久計畫。

英國玩的這些小動作,最後惹火了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於是美國在1956年秋天爆發的蘇伊士運河事件中,破天荒的聯合蘇聯起來支持埃及,施壓由英國、法國還有以色列組成的三國聯軍退兵。

自此之後,隨著英國撤出蘇伊士運河以東的所有部隊,英國與美國、蘇聯三強鼎立的時代終於結束。中東的局勢,對台海和平的發展也帶來了非常大的牽動。

在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中,艾森豪以不對中共實施核武攻擊為條件換取英國新首相麥米倫(Harold Macmillan)支持美軍保衛金馬。美英聯手對抗蘇聯的局面,到了此時終於形成。

2017-01-03-蔣中正於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華握手留影-國史館提供
艾森豪(右)以不對中共實施核武攻擊為條件換取英國支持美軍保衛金馬。(國史館提供)

當然如果中共不是要等到1970年代,而是1950年代就與蘇聯翻臉的話,大英帝國的霸業或許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維持更久也不一定,台海在接下來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能否維持穩定,身為後人的我們也難以預料。

然而從1956年以前,英美鬥爭的激烈程度絲毫不下於美蘇鬥爭的程度這點來看,我們更是不應該理所當然的認為英國與美國永遠穿同一條褲子。今年英國派遣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來到東亞,參加與美國、荷蘭還有日本的海空聯合演習,看似是支援我國對抗中共,卻又刻意避開敏感的台灣海峽不過,可見英美兩國的利益時至今日都還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對盤,至少在東亞是如此。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