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沒有觀眾加油聲之後的東京奧運賽事

2021-08-07 05:50

? 人氣

同樣的情況,在今年的東京奧運裡也出現了,在跳高冠亞軍的決賽中,義大利選手坦貝里(Gianmarco Tamberi)和卡達選手巴爾希姆(Mutaz Essa Barshim)同樣在2.37公尺一次跳過但在2.39公尺都三跳失敗,所以大會裁判對他們兩人說依照規定要調降高度加賽決定誰拿到金牌。但這時的坦貝里腿已受傷,只能放棄這個加賽提議,可是巴爾希姆卻不願意佔這個便宜,他問裁判:「如果我也放棄加賽,可以有兩面金牌嗎?(Can we have two golds?)」裁判回答他:「只要你們彼此同意就可以。(If you can agree to share it.)」聽完後巴爾希姆就對坦貝里伸出手示意同意。原本已經不得不放棄金牌的坦貝里不敢相信這個結果,喜出望外地跳起來擁抱巴爾希姆。這是奧運百年來在田徑場上首次的並列冠軍,說明金牌並不會因為與人共享而減損它的價值,反而是因為共享才不致造成遺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或許,「比勝利更重要的事」就是超越勝負之外的人性價值!相較於那些長期以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就算今天他使用了詭詐的手段獲取某些短期成果,但終究不是憑實力得來,為了保有這些虛假的成果,他勢必要編造更多的謊言和更激烈的手段,這樣的惡性循環終究有技窮和被識破的一日。到那時,他失去的不僅是那些不當取得的榮耀,更糟的是他還賠上了信譽。

 

2021年7月27日,東京奧運,台灣代表隊舉重女子59公斤量級選手郭婞淳出賽,勇奪金牌(AP)
郭婞淳開心地展示辛苦贏得的奧運金牌。(資料照,美聯社)

不當取得榮耀,要連帶賠上信譽

體育競賽的榮耀,憑的就是平日的努力和苦功所掙得的成績,那種紮紮實實的成就感,才是榮耀的源頭。如果競賽的唯一目的,就只是為了打敗對手拿獎牌,那麼使用禁藥、干擾對手、甚至恐嚇、下毒、槍擊,豈不更快速有效?但這樣的勝利,真的會讓會有成就感嗎?使用這樣的手段所取得的虛假第一名,又如何能維繫的了呢?難道是要尋求更恐怖、更激烈的手段去打擊所有的挑戰者嗎?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在<技術的追問>中所提到:技術的提升並非人類探究自然的動力或原因,因為技術本身僅僅只是一種暫時解蔽的方式,雖然這樣的解蔽方式似乎快速而有效,但是它卻可能會演變成一種壓迫性,迫使著人類為了符合這種解蔽技術,而本末倒置地去合理化一切符合此種方式的目的。就像如果我們接受了「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方式,那麼我們自然會窮盡一切手段去認同「唯有勝者為王」的價值目的。殊不知,就在這樣的壓迫性下,手段與目的之間早已主客易位,人們不再思索生命的目的價值而自滿於於各種奇巧手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