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訪台的驚險之旅

2014-07-04 16:17

? 人氣

張志軍(右二)在高雄中山大學遭遇強力抗議。

張志軍(右二)在高雄中山大學遭遇強力抗議。

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民眾互動緊密,面對歡迎與善意,也遭遇潑白漆等驚心場面,見識了台灣社會的分裂。張放下身段,尊重台灣社會多元聲音,深受一些綠營人士肯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度來台的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六月二十八日下午結束訪問,這趟「帶著耳朵的旅程」讓他聽見台灣真實的聲音,他事先派人透過台灣的里長聯誼組織的安排,深入基層,在南部與民眾緊密互動,面對不少歡迎與善意,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抗議場面,雖然有隨扈緊緊保護,但最後還面對一些極端勢力的「潑白漆風波」,總算見識到台灣社會的分裂與眾聲喧嘩。

張志軍的歷史之旅可視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二月訪問上海的回訪,在台灣日益強烈的反中國大陸的聲浪中,身為第一位踏上台灣土地的北京涉台部門最高層級官員,張志軍肩負拉近台灣人心之責,以及宣示兩岸事務溝通機制常態化的重大意義。

太陽花學運後,服貿協議觸礁,兩岸交流裹足不前,社會散發一股不安情緒,大陸國台辦六月十一日發表台灣前途由中國十三億人民共同決定,引發台灣社會爭議,在此敏感時刻,北京仍堅持讓張志軍訪台,似乎相信這位六十一歲的資深外交官足可以化解台灣民眾的敵意與誤解。

另一方面,國民兩黨對張志軍來訪也各有盤算,國民黨想要營造「馬習會」氣氛與條件,民進黨也有意對民共對話表態。但台灣一些學生與公民團體仍然「如影隨形」進行各種抗議,讓張志軍隨時處在一種壓力中。

過去大陸高層來台會面對象都是國民黨大老,或企業界人士等,很少深入到台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但這次張志軍不一樣,官式拜會大大縮減,甚至沒有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會面。就算不可少的官式拜會,也會配合軟式參訪,增加與民眾間的互動。

透過電視畫面,民眾看到這位頭髮花白的中共代言人,隨時面帶微笑,像一個和煦長者,與社區媽媽合影、里民座談、果園採木瓜,探視老人、陸配、送孩童禮物,與學生座談等,讓民眾大開眼界,完全顛覆對大陸官員的刻板印象。

六月二十七日台灣《聯合報》頭條新聞放了一張醒目大照片,張志軍訪台「傾聽之旅」第一站到新北市,市長朱立倫陪同走訪當地土城頂埔托老中心,中午用餐時,兩人穿戴起專用圍裙與手套,幫老人家盛飯菜。

這個畫面讓人聯想到去年十二月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慶豐包子鋪排隊買包子,還自己買單、端盤子、取包子。習近平帶動的親民風,在共產黨內部掀起巨變,張志軍在台灣也延續這樣的親民場面。

用閩南語「搏感情」

台灣人講究「搏感情」,張志軍深諳此道,他在下機時用台語說「台灣鄉親,打給厚」(大家好)問候台灣民眾。到新北市五股參訪維格餅家觀光工廠,嚐一口鳳梨酥後,他又用台語說「吼甲」(好吃)。為了這次台灣行,行前學了幾句閩南語,雖然說得不太標準,但台灣人並不介意,重要是誠意。

綠營人士指出,基本上張志軍的表現比以前涉台部門的官員要好,他沒有大陣仗的政商宴會,二零零八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首度來台,在圓山、國賓、麗晶等大飯店宴客,都造成包圍事件,顯然張已記取以前和基層脫節的教訓,而且他的身段確實柔軟,表達尊重台灣民眾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似乎是為「台灣前途由十三億中國人民決定」引起的反彈而發。

張志軍直接穿透台灣,廣泛接觸台灣「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產階級、中低收入戶,和青年),這應是五月間「宋習會」中,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所提出的建議,習近平也首度回應兩岸青年應多交流。但唯一安排的一場義守大學座談只有二十位大學生,包括十三位台灣學生和七位大陸學生,只有二十分鐘。

張志軍極力塑造親民形象,幫大陸做了最有力的宣傳,但警方重重保護,其實也阻隔了他跟台灣的距離。為了保護他的人身安全,警方在很多地方都架設蛇籠,以防抗議人士各種突發舉動,但百密一疏,一旦沒有蛇籠等阻絕,就讓有心人有機可乘。

二十七日晚間,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高雄西子灣沙灘會館茶敘,抗議民眾早就嚴陣以待,不但灑冥紙,大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張志軍滾回去」,還對張志軍的座車潑漆,雖然在隨扈層層保護下,張志軍無恙,但隨扈被潑得滿身白漆,引爆此行最嚴重的抗議行動。這場衝突讓身為東道主的高雄市長陳菊顏面無光,她說,這不是台灣人的待客之道。

台獨黨綱不再是障礙

在與學者閉門座談時,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問:「民共交流如何開始?凍結台獨黨綱算不算?」張志軍回應:「我們不只看綱領,也看政策以及實際行動。」這個說法比過去有彈性,可能會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大感振奮,之前是以「放棄」台獨黨綱作為民共交流前提,民共對話已露曙光。

張志軍來台時機相當敏感,台灣立法院正召開臨時會,若稍一不慎,可能捲入政治風暴中,因此,張避免發表敏感談話,不讓在野黨有機會作文章。

訪台首日張即對台釋善意,包括對台灣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首度鬆口同意啟動研究。兩岸也對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人道探視功能取得明確共識,二月間王郁琦到大陸協商雙方為此形成膠著。

太陽花學運對服貿協議的杯葛,迫使原定的生效時程確定延後,台灣總統馬英九相當憂心,唯恐後續的貨品貿易協議受到延宕,所幸張志軍做出正面回應,將盡速安排溝通,讓台灣方面大大鬆了一口氣。

但大陸方面並不是有求必應。眾所矚目的「馬習會」依舊沒有進展,馬英九堅持北京APEC是最佳場合,大陸則堅持只要不在國際場合,一切好談,雙方都寸土不讓。王郁琦在二十七日晚間的「王張茶敘」後,拋出兩岸都已清楚對方有關「馬習會」的立場,認為有些事情就在「一念之間」;張志軍隨後接受媒體提問時意有所指地說﹕「那要看是誰的一念之間。」兩岸還要一番角力。

馬英九日前接受《福布斯雜誌》亞洲版的專訪,對於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表示台灣前途應由中國十三億人民共同決定的發言,馬英九指出,台灣人民無法接受。他指出,儘管中國大陸花了很多人力、物力研究台灣,但是還需要做更多功課。這番批評的話不算說得太重,卻可能讓對岸感到不快,對馬習會要「創造條件」並沒有正面作用。

為民共交流奠定基礎

外界對張志軍台灣行評價不惡,認為他形象溫和、身段柔軟,表達尊重台灣多元聲音態度,又和朱立倫、陳菊等地方政府首長接觸,為往後跟民共兩黨的交流奠定良好基礎。返京與台北市長郝龍斌會面的張志軍自己也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訪台,雖然遇到一些狀況,但他相信這不是台灣大多數人的聲音。訪台最後一天的四個參訪行程因維安出包,臨時取消三個,匆匆離台,讓此行劃下不甚完美的句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