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奇報人文化人羅孚逝世

2014-05-09 15:41

? 人氣

羅孚筆耕政論,但他始終是文人,腦袋有更多文壇舊聞,便撰寫不少文人圈子的事兒。《絲韋卷》中以大篇幅暢談與曹聚仁和葉靈鳳兩位不容於共黨評論的念故情懷,《北京十年》又談到夏衍與胡風之間,對於「國防文學」與「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兩個口號之爭,還高度褒揚李銳勇敢批判毛澤東晚年的錯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這些文人一點一滴的故事之間,羅孚在二零一一年出版的《北京十年》中序言說:「舊聞新抄,不妨當野史讀,野史可能比正史更為真實,另有趣味,有些事情,正史不記,只見於野史,那就更有意思了。」

這正史野史之間的真真假假,可正是羅孚一生起伏跌宕的反思,他和比他早過世的羅海星同樣愛國愛黨,一生崎嶇,也正反映中國文人之難當,尤其是面對著畸型的政治氛圍下的疲憊。

是疲倦了。羅孚零九年首次中風,康復得不錯後,仍然繼續到處活動,去年雖然需以輪椅代步,仍遠赴深圳,探訪前《大公報》職工。至去年四月再次中風,轉眼撐了一年。繼為父親立傳後,也正為亡兄羅海星寫傳的老四羅海雷說,他們近半年到醫院探訪羅孚時,都會問他三個問題,除了問誰來看過他以外,還會問他最喜歡吃的是啥?羅孚總會回答:桂林米粉。然後就會再問:您支持佔中嗎?

高喊不支持佔中

對於這問題,羅孚沒有一次例外,都是以最大的聲音喊說:不支持!時局國情,始終是羅孚最上心的話題,羅海雷利用接近五年時間追蹤他亡父以及亡兄的一生,看到的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矛盾,尤其是捲進了中共體制,內部有成千上萬充滿理想的人,但是當黨內缺乏制度的制衡,只要第一把手或任何領導人「出了毛病」,心存理想的,只能活在矛盾之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