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科學名詞從新陳代謝說起

2021-08-23 05:50

? 人氣

日人為何創造出「自然」一詞呢?想來動機是要給個「現代的」說法。於是去查中國古書,又受到《道德經》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啟示。但他們實在是既沒讀懂古書,也不懂現代科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然」在這裡屬助語的副詞,本身並無意義。《道德經》中說的其實是「道法自」;換言之,「道」自己就存在。「自然」一詞當不可以作名詞用。其次,現代科學講究的是「實事求是」、「就現象探理論」。「天地」或「物界」既已存有,科學家努力去探求其中規律;至於天地到底是「天然有」的,或是「神造」的這種「終極問題」,並非科學家興趣之所在。

所以,若將natural science譯為「自然科學」,不信也不達——其中「自然」既不對,「科學」也難懂。它指的不過是,17世紀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及牛頓(Isaac Newton)等人所新發展出來的,用「驗實明理」方法所研究的「物學」。

許多現代名詞值得商榷,無奈沿用多年,已積重難返,我們該怎辦呢?法國大化學家拉瓦西(A. Lavoisier)在他1789年名著《化學要義》的〈序〉裡,有一段文字發人深省:「……每一門物質科學必須包括三樣東西:作為科學對象的系列實事(facts),代表這些實事的觀念(ideas),與表達這些觀念的文辭(words)。……文辭須表達其觀念,觀念也須是其實事的圖像。而,既然觀念經由文辭保存與傳播,任何科學語言的改進必伴隨科學本身的改進;另方面,不改良其語言或命名法,則也不可能改良科學。不管任何科學的實事是如何確定,又不管我們對這些實事形成的觀念是如何恰當,若我們缺乏合適表達的文辭,就只會傳播錯誤的印象給他人。」

名不當則文不順,辭不達則學難成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從教育的觀點看,則不妨引伸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教難成。」從治學的觀點看,則更要說:「名不當則文不順,辭不達則學難成。」不可不慎!

我們一時或無能改動眾多人習焉不察的名詞;但至少我們的老師應該知道每一專有名詞的由來及其真正意涵,而向學生說明清楚,以免衍生誤解。當然,最好是能像拉瓦西(Antoine Lavoisier)所說:「任何科學語言的改進必伴隨科學本身的改進;……不改良其語言或命名法,則也不可能改良科學。」

從事學問的人,總應該要抱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與時俱進」的態度。

新闢【你或有不知】系列單元

【點教育】專欄過去主要是針對教育政策及教學現場的相關議題提出看法,但是也發現我們學到的有些知識及觀念,未必是那麼正確,以致於民眾對於平常習以為常的事物,可能會因不瞭解它們的意義而誤用。我們新闢【你或有不知】系列單元,希望能導正觀念,把正確的知識介紹給讀者;並將陸續邀請各領域的學者專家來談談這些你或有所不知的事物。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本文為【你或有不知】系列2。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