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科學名詞從新陳代謝說起

2021-08-23 05:50

? 人氣

許多現代名詞值得商榷,無奈沿用多年難以改正,但不改良其語言或命名法,則也不可能改良科學。(資料照,取自hiroaki maeda@flickr)

許多現代名詞值得商榷,無奈沿用多年難以改正,但不改良其語言或命名法,則也不可能改良科學。(資料照,取自hiroaki maeda@flickr)

話說當年在高一開始上生物學,「新陳代謝」這一名詞相當新鮮引人。老師是怎麼解釋的呢?「好比是一位姓陳的來代替姓謝的。」若干年之後,對中、英文及其翻譯認識得多了之後,才知道這位老師是亂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查新陳代謝這一名詞的英文是metabolism,首見於1878年,其希臘文原文意思是「改變」,總稱「生物體維持生命的化學作用」。日文譯作「代謝」——「謝」是凋謝的意思,「代謝」意指去舊生新。中文名詞不知何時起在前頭多加「新陳」兩字——「新」與「代」同為動詞,其意思是更新;「陳」的意思是陳舊。換言之,「新陳」與「代謝」意思相近,合起來並用,說明得更清楚。

許多中文的科學名詞都來自日文

何以特別提出這一名詞?因為其翻譯夠水準,有指標意義。堪與其相提並論的,可以指出嚴復《天演論》裡的傑作「物競天擇」(struggle for existence and natural selection)與「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

當年許多中文的科學名詞都來自日文。為什麼?日本在明治維新(1868年)時期之前就已經大量翻譯西書。中國最早的科學譯書傳播機構「江南製造局」雖在1868年成立,但當時兼通中西文的人才極為缺乏,通常先由懂西文者(如傳教士)敘述其意再由通中文者寫出,翻譯水準當然不夠高。其中佼佼者有李善蘭,他與傳教士合作翻譯了許多書,也創了許多數學及植物學的名詞。

大翻譯家嚴復(幾道)是到了1897年,自赫胥黎的Evolution and Ethics譯述為《天演論》之後才開始他的翻譯事業。

滿清末年,先後到日本留學或避難的中國人有數萬人之多,他們從日文翻譯(當時多為漢字)得以迅速學到西方知識;耳濡目染的結果,往後對中國的影響極大。

就以「科學」這一名詞而言,嚴復在《天演論》裡本用的是「格致」,1904年清廷《奏定大學堂章程》裡用的也是「格致」。但自1897年康有為首先在中文書中用日譯「科學」之後,透過梁啟超、王國維等人膾炙人口的作品,很快「科學」一詞就取代了「格致」;1902年嚴復出版的《原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就也採用。

翻譯的「信、達、雅」三難

立作名詞,最好是既達意(達)又典雅(雅),既通曉(易)又利推行(簡)。嚴復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首先提到「信、達、雅」三難。既是翻譯,原則上當然應該忠於原文(信);但就翻譯名詞言,則「信」的前提應該是原文恰當,若是原文不恰當或難懂,就應更正之。例如force既已譯為「力」;但electromotive force並不是力,中文改作「電動勢」就十分恰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