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早收 三年成績大解密

2014-04-30 21:56

? 人氣

《天下》獨家取得中國大陸海關數字,檢視三年來ECFA早收清單中,各行業在大陸市佔率的真相。最關鍵的真相是:沒有絕對「利大於弊」的FTA,「片面讓利」更是天方夜譚。就算要簽FTA,也要先有整體策略與配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兩岸簽定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同時簽署了貨品貿易和以金融業為主的服務業早收清單,從一一年一月一日起正式生效。

當時,政府大力宣傳ECFA的簽訂,將大幅促進台灣經貿成長、提升產品競爭力,並增加外來投資和國內就業。北京政府更放出「讓利」說,指出ECFA早收清單中,對台開放降稅商品達五三九項,遠高於台灣對中國大陸降稅的二六七項,有助於台灣對中國貿易順差的成長。

然而四年過去,事實卻不盡如此。

表面上看來,自一一年生效以來,台灣對大陸ECFA早收清單項目,出口總值大幅上升了三五%,遠高於整體台灣對陸出口六.三%的成長率。顯示有了ECFA「加持」,對台灣產品外銷大陸,的確有所助益。

但事實上,銷量提升,絕不等於產品競爭力提升。根據《天下雜誌》透過管道,獨家取得的中國大陸海關資料顯示,早收清單中,大陸對台降稅的五三九項產品中,台灣產品的市佔率,在近幾年正持續下滑,直到去年底才略為攀升。

「(早收產品)市佔率未能因ECFA提升、甚至下滑的原因很多,包括大陸本身產業轉型、發展進口替代;或他國產品的競爭,匯率也是因素,」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說,「但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出口產品本身是否具有競爭力。」

反觀台灣對大陸開放的二六七項產品,雖然大陸對台進口總額三年來成長二五.八%,低於台灣對陸出口成長率。但大陸產品在台市佔率卻從ECFA生效前的二四%,躍升至目前的三○%。

換言之,種種數據背後,最關鍵的真相是:期待對岸「讓利」的自由貿易,僅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面對日漸加劇的國際競爭,FTA帶來的降稅效益,更從不是「救出口」、「救經濟」的萬靈丹。

實際走訪列入早收清單的各大產業,更能看出,ECFA帶來的效益,遠不如當初的樂觀預期。

不鏽鋼產業 中韓傾銷 早收變早損

列入ECFA早收清單中,不鏽鋼業卻險些被中、韓廠商用低價打垮,迫使台灣財政部、經濟部於今年初,首度祭出反傾銷自救。

「四、五年前,政府說ECFA簽了之後,產品銷到大陸去免關稅,大家『ㄟ擱發』(台語),結果咧,發是阿陸仔發,我們慘兮兮,」來到高雄小港臨海工業區的不鏽鋼廠聚落,年逾六十的曹老闆,指著中鋼大煉鋼廠周邊林立的不鏽鋼廠說,「大陸不鏽鋼(原料)裁好銷過來,價錢是這邊七折,下游當然跟他買,我們還能怎麼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