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賴清德在台灣心理健康史的關鍵貢獻與前瞻

2024-05-18 06:40

? 人氣

作者表示,心理學家對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學術學風有關鍵貢獻。(資料照,取自Pexels)

作者表示,心理學家對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學術學風有關鍵貢獻。(資料照,取自Pexels)

515是臨床心理師節第20週年,臨床心理師公會今年以「為自己出征」為主題,邀請民眾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冒險故事,面對困難如何為自己出征,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並特別聚焦於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提高全民的社會情緒學習和「心理韌性」。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台北市長蔣萬安、市議員秦慧珠、苗博雅、陳賢蔚、應曉薇、吳志剛、郭昭巖,立法委員黃國昌、陳昭姿、403大震受創的花蓮縣長徐榛蔚等不分藍綠白錄製小影片祝賀臨床心理師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全國執業的臨床心理師大約兩千人,具諮商心理師執照大約6千人,心理師專業執照合計8千人以上,形成國家心理健康的護城河。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身體健康」、「投資成敗」與心理素質或心理韌性密切相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很難在資本市場長期獲利,投資就是心理學;樂觀正向的心理素質有助於國家醫療資源的節約,醫療計畫投資心理健康可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心理素質與心理韌性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當前少子化海嘯衝擊大學院校,除少數具專業執照的系所外,尤其私校往往哀鴻遍野。但在驚險環境中,各大學心理系所仍然很受歡迎,為什麼?關鍵因素是「心理師法」於2001年通過,心理師具專業執照,各大學紛紛增設或擴增心理相關科系;而當少子化海嘯來臨,心理系所並未因規模擴增而遭嚴厲衝擊,反而因具專業執照而仍受歡迎。

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當前心理學界似乎視為歷史的必然,心理師法就這樣通過了。但王行(2006)在諮商心理建制化一文中曾指出:許多諮商界的朋友,都沒想到「心理師法」會那麼快的通過。沒錯,許多法律在立法院一躺就是10年20年或胎死腹中,為何「心理師法」會那麼快的通過?台灣竟然是領先亞洲各國,號稱亞洲第一部心理師法。這篇短文回顧歷史,試圖揭示「心理師法」這麼快通過,寧可是歷史的偶然,不是必然。其中有兩大關鍵因素:

一、台大心理系與心理學會拓荒推動臨床心理師法多年,未果,困難重重。恰巧黃榮村、吳英璋等與李遠哲推動教育改善,進入教育決策體制。然後,突然天旋地轉921大地震,台灣歷史的心理哀傷期,黃榮村出任「行政院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而且1999年12月27日行政院也將「臨床心理師法」草案發文給立法院。

二、臨床心理師法草案躺在立法院排排坐等待,困難重重。2000年第1次政黨輪替,兵荒馬亂,DPP在立法院是少數。當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組執行常委成大柯慧貞教授(現任亞洲大學副校長,全球Top 2%頂尖科學家)接棒拓荒。有一次她在立法院遊說立法,又被拒絕後,很沮喪、失望地坐在立法院1樓的小咖啡廳。偶然間,聽到有人叫她,「老師好」,原來是成大學士後醫學系學生賴清德醫師初任立委,恰巧看到「柯老師」。賴清德才知道心理師法仍躺在立法院不被召委提案。當場他沒立即表示什麼,但是「社會需要心理專業」的理念,使他後續主動打電話告知柯老師,他會幫忙推法。他會說到做到嗎?這是立法院第4屆第3會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