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賴清德在台灣心理健康史的關鍵貢獻與前瞻

2024-05-18 06:40

? 人氣

作者表示,心理學家對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學術學風有關鍵貢獻。(資料照,取自Pexels)

作者表示,心理學家對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學術學風有關鍵貢獻。(資料照,取自Pexels)

515是臨床心理師節第20週年,臨床心理師公會今年以「為自己出征」為主題,邀請民眾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冒險故事,面對困難如何為自己出征,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並特別聚焦於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提高全民的社會情緒學習和「心理韌性」。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台北市長蔣萬安、市議員秦慧珠、苗博雅、陳賢蔚、應曉薇、吳志剛、郭昭巖,立法委員黃國昌、陳昭姿、403大震受創的花蓮縣長徐榛蔚等不分藍綠白錄製小影片祝賀臨床心理師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全國執業的臨床心理師大約兩千人,具諮商心理師執照大約6千人,心理師專業執照合計8千人以上,形成國家心理健康的護城河。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身體健康」、「投資成敗」與心理素質或心理韌性密切相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很難在資本市場長期獲利,投資就是心理學;樂觀正向的心理素質有助於國家醫療資源的節約,醫療計畫投資心理健康可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心理素質與心理韌性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當前少子化海嘯衝擊大學院校,除少數具專業執照的系所外,尤其私校往往哀鴻遍野。但在驚險環境中,各大學心理系所仍然很受歡迎,為什麼?關鍵因素是「心理師法」於2001年通過,心理師具專業執照,各大學紛紛增設或擴增心理相關科系;而當少子化海嘯來臨,心理系所並未因規模擴增而遭嚴厲衝擊,反而因具專業執照而仍受歡迎。

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當前心理學界似乎視為歷史的必然,心理師法就這樣通過了。但王行(2006)在諮商心理建制化一文中曾指出:許多諮商界的朋友,都沒想到「心理師法」會那麼快的通過。沒錯,許多法律在立法院一躺就是10年20年或胎死腹中,為何「心理師法」會那麼快的通過?台灣竟然是領先亞洲各國,號稱亞洲第一部心理師法。這篇短文回顧歷史,試圖揭示「心理師法」這麼快通過,寧可是歷史的偶然,不是必然。其中有兩大關鍵因素:

一、台大心理系與心理學會拓荒推動臨床心理師法多年,未果,困難重重。恰巧黃榮村、吳英璋等與李遠哲推動教育改善,進入教育決策體制。然後,突然天旋地轉921大地震,台灣歷史的心理哀傷期,黃榮村出任「行政院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而且1999年12月27日行政院也將「臨床心理師法」草案發文給立法院。

二、臨床心理師法草案躺在立法院排排坐等待,困難重重。2000年第1次政黨輪替,兵荒馬亂,DPP在立法院是少數。當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組執行常委成大柯慧貞教授(現任亞洲大學副校長,全球Top 2%頂尖科學家)接棒拓荒。有一次她在立法院遊說立法,又被拒絕後,很沮喪、失望地坐在立法院1樓的小咖啡廳。偶然間,聽到有人叫她,「老師好」,原來是成大學士後醫學系學生賴清德醫師初任立委,恰巧看到「柯老師」。賴清德才知道心理師法仍躺在立法院不被召委提案。當場他沒立即表示什麼,但是「社會需要心理專業」的理念,使他後續主動打電話告知柯老師,他會幫忙推法。他會說到做到嗎?這是立法院第4屆第3會期。

亞洲第一部心理師法通過的英雄故事

到了第4屆第5會期,賴清德親自擔任召集委員,2001年5月7日擔任心理師法「委員會議」主席,很多法律很難過這一關。仔細回看當天委員會議的對話紀錄,一開始主席賴清德就說「今天只有半天會,所以不要進行詢答,由李署長(李明亮)直接報告,委員若有意見,請待稍後逐條討論時再行提出」。就把詢答跳過了,在全部64條的逐條討論中,賴清德很進入狀況,幾乎大約50條都是通過、通過,少數遇到有爭議的條文,主席賴清德很明快修訂通過,或來一招「今天先照案通過,有無異議,無,通過」,擱置爭議,二讀再處理。早上9:25分會議開始,11:28分散會,123分鐘通過64條,等於1個條文平均115秒(包括讀條文的時間與最後還有些其他案件的詢答),不到2分鐘大約90秒就通過1條。黃明和立委在現場發言就說主席「裁決很果斷,本席予以支持」。因為主席通常只要一遲疑擴大討論,就通不過繼續躺在立法院。

20240514-總統當選人賴清德14日邀請民進黨籍立委餐敍。(柯承惠攝)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立委任內,促成心理師法的三讀。(柯承惠攝)

接著是第4屆第6會期,最後一個會期。如果沒三讀通過,第4屆結束,第5屆就全部歸零重來。賴清德結合相關立委繼續面對困難。當時心理師法進入政黨協商,以及二讀前的「立法公聽會」,當天其實諮商心理與臨床心理兩團體,仍然意見「很熱烈」,通常意見熱烈,往往就代表不會立法通過。王行(2006)回顧他「憤而起身,離開了立法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會拖過會期」的心理師法,2001年10月31日快速二讀與三讀一起通過。心理師法三讀通過,影響了王行的專業發展,但從整個大格局來看,各大學增設心理系,相關法律與法規接續通過或修訂,且少子化海嘯來臨,大學心理系因具有專業執照仍在熱門科系中。

沒政黨奧援的一聲「老師好」

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很可能寧可是歷史的偶然,突然921大地震讓行政院將臨床心理師法草案發給立法院。其次,心理師法沒KMT也沒DPP的政黨奧援,但突然出現一位醫學系「學生賴清德」第1次擔任立委,偶然間在depression & helplessness小咖啡廳,叫了一聲「老師好」!

歷史的偶然,突破逆境是英雄。賴清德是心理師法突破逆境的英雄,值得記憶,這是賴清德在台灣心理健康史的關鍵貢獻。

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恢復中央研究院心理所

賴清德遇到困難「為自己出征」,成為自己的英雄,成為國家領導人。未來的前瞻之一是:在直屬總統府的Academia Taiwanica(現名Academia Sinica,參見筆者1998中研隨筆 )恢復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蔡元培1928年擔任中央研究院第1任院長,1929年設立心理研究所。蔡元培留學德國萊比錫大學時專攻實驗心理學,是科學心理學創始人馮德唯一的華人學生。1949之後,留在北京的中國科學院1951年早就成立心理研究所。但搬到台北的中央研究院,陸續成立經濟所、民族所、歷史語言所、語言所、近代史所、台灣史所、歐美所、社會所、文哲所,甚至新成立政治所、法律所,卻獨獨未恢復心理所。

其實,台灣1987年宣布政治解嚴,與開明的諮商心理學博士鄭心雄負責國民黨海工會時,引用海外調查統計數據,說服蔣經國直接有關。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與黨外中立的「澄社」有關,澄社前三任社長楊國樞、瞿海源、黃榮村都出身於台大心理系。筆者在「楊柳學風」專文記述:台灣還有值得紀錄的學術精神典範嗎?筆者刻記一個「楊柳學風」典範,台大心理系楊國樞與劉英茂教授,合稱「楊劉」,由於劉英茂是柳營人,因此筆者音轉為「楊柳學風」,自在風行-----一種透明澄清的學術論辯精神,涵蘊理性。心理學家對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學術學風有關鍵貢獻。

楊國樞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時,李遠哲院長支持心理所。繼任的翁啟惠院長,也曾跟筆者說他支持心理所。但為什麼卡住了呢?筆者在「台灣精神騎士黃光國」專文記述:原先中研院李遠哲院長、翁啟惠院長時期,基本上都支持中研院恢復心理所,但曾志朗卻跳出:中研院不需設心理所,改設認知神經語言科學所即可。更諷刺的是曾志朗歧視KK(黃光國的本土心理學)是「偽科學者」,KK(黃光國)卻榮登「全球Top 2%頂尖科學家Scientist」-----這項反差對比十分強烈。

本文是筆者連續撰寫台灣心理學歷史的第3篇。回顧歷史提出前瞻,中央研究院需要心理所,還缺最後一里路。可能是歷史的必然,不是偶然?也許這是賴清德對台灣心理健康史的未來貢獻,以強化國家心理韌性。

*作者為中台灣教授協會社會教育組召集人。台大心理學博士,曾任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大學華語中心主任、副校長,教育部司長級主管、母語深耕輔導團指導教授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