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請柯文哲饒了家長,放過孩子吧!

2021-07-28 05:40

? 人氣

三級警戒解除,台北市「可能」採取所謂的「線上、線下混和班」,引發家長反彈。(資料照,北市府提供)

三級警戒解除,台北市「可能」採取所謂的「線上、線下混和班」,引發家長反彈。(資料照,北市府提供)

令百姓苦不堪言的三級警戒終於在7月27日降為二級,正當大家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時,台北市長柯文哲卻給了台北市的家長和小朋友一記大大的悶棍,那就是台北市「可能」採取所謂的「線上、線下混和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大家罵聲連連,但對於眼光已經瞄準2024的柯文哲來說,市民的抱怨正是提高網路聲量的絕殺技。受益的是柯文哲的聲量,倒楣的卻是台北市的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

線上教學跟放假沒什麼差別

依照媒體的報導,目前大致可以看出「線上、線下混和班」的版本是,一班5人到校上課,20人在家線上教學,國三、高三、小一、小二到校上課,其他則採實體、遠距、混合方式進行。

依筆者近期對學生實施遠距教學的經驗,線上遠距教學收效甚微,絕不可能達到課堂上課的效果,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線上教學跟放假沒什麼差別。大家可以想想,就連國防大學線上教學都能出現離譜的現象,何況是年齡更小,正處於叛逆或是玩樂階段的孩子呢?

台北市明湖國小。(取自明湖國小粉絲專頁)
目前大致可以看出台北市「線上、線下混和班」的版本是,一班5人到校上課。(資料照,取自明湖國小粉絲專頁)

柯文哲的「奇想」會造成很多的後遺症,一個班級誰可以到校,誰不能到校怎麼決定?是不是又形成了某種「特權」?不能到校的學生,是否又要家長擔任「作息指導員」,那麼家長的工作呢?

國一、高一或是小一的新生,本來就需要一段適應新環境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無法到校上課,這個過程該怎麼完成?老師不認識學生,該如何「因材施教」?學生到校上課,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學習人際關係以及融入群體,線上教學如何彌補這個缺陷?這些問題不知道柯文哲想過沒有?

柯文哲的「創意」在家長和學校看來是「不食人間煙火」,但柯文哲似乎決定甘犯天下之大不諱,為何如此一意孤行?其實和2024的總統大選有關。

柯文哲的重心已經放在2024

首先,拋出議題可以創造聲量,這是柯文哲最在行的「行銷模式」。其次,萬一疫情再度爆發,柯文哲就是「偉大的先知」,就算疫情平息了,那他也是「防患於未然」,反正怎麼算都不吃虧。第三,得罪了家長和老師,頂多影響2022台北市長的選情,但那已經不關他的事了。筆者斷言,柯文哲的重心已經放在2024,這可以從7月22日柯文哲接受黃光芹專訪時的內容推敲而得。

關於柯文哲「獨創」的模式,新北市已表示不會跟進,很明顯的侯友宜市長思考的是人民生活的實質面,這和柯文哲對權位的算計完全不同。

教育不是急診室,別只管眼前不死人

以股市比喻政治,柯文哲的政治觀就像是當沖的帽客,只看短線的利益,不看長線的結果。柯文哲的投機性格永遠不會成為巴菲特。奉勸柯文哲,教育不是急診室,只管眼前不死人,其他的丟給別科處理。您現在是柯市長,不是柯P。

距離9月開學,還有兩個月的時間,究竟台北市這場「開學鬧劇」會有怎樣的演變,筆者認為還有待觀察。畢竟兩個月的時間足夠柯文哲達成拉高聲量(無論正負聲量)的目的了,最終再表現出一副「傾聽民意、從善如流」的樣子,就可以完美收場,又何必倒行逆施,惹得民怨沸騰呢?號稱智商157的柯文哲,總該知道「見好就收」的道理吧!

*作者為退伍軍人,教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