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丁酉年藝文類年度笑話─兩藝大校長大辯論

2017-12-21 05:50

? 人氣

作者表示,若要選擇2017年與藝文、教育有關的年度笑話,他會選「兩藝大校長大辯論」。(取自兩藝校長大辯論臉書活動頁面)

作者表示,若要選擇2017年與藝文、教育有關的年度笑話,他會選「兩藝大校長大辯論」。(取自兩藝校長大辯論臉書活動頁面)

二○一七丁酉年即將結束,緊接著二○一八戊戌年登場,年節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外媒體會援例選出年度風雲人物或重大新聞。比起政治、社會消息,藝文新聞內容大都是機構或團體的成立,藝術家、作家的行止,重大藝文行政的人事變動……等等,無法讓人眼睛一亮,不過偶而還是可博君一粲,因為每年度都有一些好笑的新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某一年教育部長跟幾位校長穿芭蕾舞裝跳《天鵝湖》,他們覺得很有創意、很親民,也成為當年年度笑話。若要從二〇一七年找出一則與藝文、教育有關的年度笑話,我選二○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兩點至四點五十分,台新金控大樓二樓元廳舉行的「兩藝大校長大辯論」,兩位校長各自帶著幕僚與「支持者」助陣。這場「辯論會」的「笑點」在於彼此選錯了辯論對象,再則是把嚴肅的藝文議題改裝成政治意味濃厚的秀場噱頭。

這場「辯論會」完全拷貝總統、黨主席或台北市長等政治辯論的規格,主辦單位設定的議題讓辯論人對台灣藝術教育現在與未來提出看法:例如目前藝術院校各類科系畢業生,均面臨無法以創作、研究、教學、行政、創業為職志的困境,如何為藝大學子在創作、理論、業界行政等三面向突破生態環境,以銜接產業實踐的未來?再者,台灣高等藝術教育如何在標舉「新南向政策」的中央政策下,擬定最適合的國際交流位置,拿捏政策指導下的資源分配及創作獨立性?另外還設一個假議題:丙藝大近年來在學術和業界的論述影響力大增,相形於此,兩校稍嫌弱勢,甲乙兩校校長對此現象如何看待與因應?

「辯論會」先由兩藝大校長分別主題申論、然後兩次交叉提問,最後結辯,還煞有介事地請來六位提問人。

藝術創作是以作品說話的行動,當然有不同的認知與路線,但各藝大或藝術系所因藝術觀點不同而旗幟鮮明,相互對立的情形並不存在,各藝大課程內容與教學模式大同小異,內部師生在創作內容與形式或互有歧異,但要怎麼「辯」?所謂「辯論」指的是針對某議題或主張,以口語形式為辯別「不同立場」之正確度或優劣性而進行的君子之辯,辯論兩方若具精湛口才、明快的反應或清晰的邏輯思維,對閱聽大眾而言,將會是一場精彩的知識饗宴。

從「兩藝大校長大辯論」這個聳動的名目來看,照說應該是兩校(或兩校長)處於對立面的藝術議題進行「辯論」。然而,兩校有藝術路線的爭論嗎?所「辯論」的內容都像治校理念或對藝術的基本觀點,這些議題兩校校長大可以做專題演講或在報刊自由投稿,闡述理念,並可由三藝大聯合教育部、文化部一起開座談會討論。

網路上PO出的KUSO版,兩位校長明明是互相取暖的「談話」,仍擺出黃昏雙鏢客的姿態(其中一位還戴著墨鏡),噱頭十足。從當天的談話內容,也很難不感受到他們人在辯論會場,心繫兩天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繳交的死線,以及如何用最動人的論述、數據為學校爭取政府資源。

乙藝大校長不斷以數據表現他的學術能量、與社區、校際、國際的連結,並再三強調自己刪減學分、創新教學的業績;甲藝大校長沒有舉數據比較兩校高低大小,而是用「嚴謹」卻抽象的學術語言,描繪甲藝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甲校長在「辯論」中自誇十年前在美術系創辦了跨藝術領域的研究所,稍為瞭解大學運作的人都知道,即使身為系主任,除非多數老師贊同,學校同意,它能成立嗎?一個系所的成立怎會是一個人的「功績」?

主辦單位設定的議題都應該重視,但出現在兩藝大校長辯論場的「辯論」卻是空砲彈。這場「辯論會」沒有邀請南部的丙藝大校長一起參加,可能因為丙校長非藝文界出身,但他對「辯論」內容難道就沒有看法?提問人黃俊銘就針對沒有邀請他所任教的丙校長一事提問:「是不是今天的藝術討論指的只是台北的藝術教育?對於非台北地區的資源落差及文化發展有無具體措施?」接著他問到「台灣的高教面臨很大的挑戰,藝術大學不像綜合大學,在財源籌措的困難下,仰賴政府的計畫,造成活動導向、資源導向、業務導向,恐怕無法避免,這是一種隱憂,我們的藝術領域更寬廣,但也更稀薄了。」

問題非常好,但這些藝大所面臨的困境,怎麼會是校長夫子自道所能解決的?兩個校長雖就學生創作、理論,以及培養學生對社會及人文思考的素養、與產業接軌各自提出「祕方」,並強調三藝大之間交流及與教育部溝通的重要性,內容多屬於打高空的一般概念,簡而言之,主辦單位提供了兩位校長作文或演講比賽的機會。屬於「起而行」的層次,讓兩校校長舒服的「坐而言」,這不是辯論,而是「陳陳」相因演出品味不高的雙簧。

高等藝術教育的教學生態、創作環境與學生出路確實值得討論與關注,但怎麼是這些人、這種談法?藝術界人士要辯論的對象應該是教育部與科技部,以及偏重理工醫的大學,以及科技產業界高層,兩方可就人文思維、藝術人才培育與「拼經濟」優先,以科技掛帥、藝文殿後等實際問題進行辯論,不找教育、科技兩部長官辯論(或者人家不願參加),只由兩藝大校長為爐主,舉辦了一場號稱「辯論會」的藝術小拜拜,「兩藝大校長辯論會」就像兩家超商就販售商品進行辯論一樣,能「辯」出什麼?其功效還不及藝文工作坊或論壇,也不如研討會的論文發表與專業講評。

這場辯論會的參與者,包括主角:兩位校長,配角:主辦單位與提問人,龍套:現場觀眾,其中配角、龍套參與的立場可以理解,比較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兩藝大校長想做什麼「秀」?和尚唸經給尼姑聽,有助於問題的釐清與推展?整場辯論會政治權謀的設計,污染了藝術界的純真,看完154分鐘的錄影,令人不禁想問:如果這不叫「年度笑話」,什麼才是「年度笑話」?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