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教育部「何德何能」指使高等教育?

2021-05-03 05:50

? 人氣

教育部一改原訂於2月9日開放的時程,指揮中心宣布全面暫緩陸生來台。(新新聞資料照)

教育部一改原訂於2月9日開放的時程,指揮中心宣布全面暫緩陸生來台。(新新聞資料照)

在學生、家長及民意代表的強力反對下,教育部高教司在109年11月底會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招聯會」)開記者會宣布:111學年大學入學招生必須使用高中生「學習歷程檔案」,其占總甄試分數的比重至少二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就是說,教育部強迫每所大學都必須採用它所指定規格的「學習歷程檔案」(參見本專欄〈學習歷程檔案的「驚奇」歷程〉與〈學習歷程檔案的「困頓」檔案〉兩文);而大學教授也必須增加負擔,要審查申請入學者的學習歷程檔案。另方面,教育部因考慮到高中學習的完整,正醞釀要使申請入學的第二階段試延到六月才進行,因而審查委員必須在很急迫的時間內審查;還要被逼著去「面試」申請入學的學生。

查《大學法》第一條明載:「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第十七條明載:「大學教師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從事授課、研究及輔導。」試問:「審查學習歷程檔案」或行「面試」是屬於前述大學教師三項任務「授課、研究及輔導」的哪一項?大學招生乃屬大學自治的範圍,各大學訂定的招生條件有必要配合教育部的規定嗎?大學是教育部的附庸,教授要為教育部服務嗎?

在實施申請入學制的外國,審查及面試這些繁瑣的事務都是交由專責招生單位辦理,不會有勞教師。我們缺乏相關條件(例如招生專責單位不健全),硬要教師來承擔這些工作,試問教師還能做好研究、教好學生嗎?

以上不過是教育部指使高等教育的班班可考案例其一,以下再舉一些實例。

其二,教育部自民國94年至106年期間推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其中多有浪費,而成果有限,在此不贅。與此計畫相關所建立的三個北、中、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計畫」已因成效不彰,於107年廢止。但當「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與「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三大補助計畫於107年起同時落幕時,教育部繼而推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於是,全臺眾多的大學教師及行政部門,開始從原來每年因應「邁向頂尖」或「教學卓越」,改成了對付「教育深耕」。他們忙得不是「不亦樂乎」,而是怨聲載道!怨什麼?怨的是,他們必須服從學校的要求年年撰寫申請計畫,做成果展覽;學校若不提出申請計畫或得到的補助少,學校的評價就會落後,而經營拮据!教育本是良心事業,現在卻愈來愈淪為迎合上意的公事、表面文章。

其三,教育部常向大學提示各種有關行政管理的「點子」,例如前幾年開始流行「可悲哀」(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近年又有「好可噁」(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這些都是管理學界所發展出來的管理工具,其實只適合用在企業,而不適合用在教育機構。企業的目標是生產與行銷;而大學的使命是要「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兩者大異其趣!從未聞世界上知名的大學會把大學當企業經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