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文:中土何時出三峽?

2021-05-28 05:10

? 人氣

這本書是「中國版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寫完《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之後,指出喀爾文主義(或更廣泛的基督新教)是歐洲和美國社會變革及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並在《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的社會學》、《古猶太教》等著作中探索不同文明和國家現代化路徑成敗之原因。韋伯指出,儒教的目標是取得並保存「一種文化的地位」並且以之作為手段來適應世界,強調教育、自我完善、禮貌及家庭倫理;相反,新教以那些手段來創造一個「上帝的工具」,創造一個服侍上帝的人,這種在精神上的差異是資本主義在西方發展繁榮、卻遲遲沒有在中國出現的原因。在韋伯的時代,基督新教在中國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韋伯未能研究基督新教與現代中國的相遇,將發生何種「磁鐵效應」、「酵母效應」和「馬太效應」——這正是我在本書中要論述的主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本書也是「喀爾文和保守主義政治哲學版的《前車可鑒》」。被譽為「知識分子宣教士」的薛華(Francis August Schaeffer)以40年時間研究西方思想史,指出西方文化衰落的根源,是人僭奪上帝的位置,要作宇宙的主宰,致使文化體系百病叢生、獨裁統治肆虐全球。他大聲疾呼,惟有恢復對上帝的信仰,人類才有希望。他也批評教會的軟弱:「教會領袖不瞭解與一套錯誤前提作戰的重要性,所以世俗思想和新神學的洪水氾濫了教會。大多數教會領袖還在錯誤的戰場上作戰,因此,雖然他們原本應在防衛、交流上占絕對優勢,現在卻只能悲哀地甘拜下風。對這個嚴重的薄弱點,福音派直今仍無法補救。」不過,薛華只是強調廣義的基督教傳統,而對宗教改革以來的新教倫理、清教徒觀念秩序論述不足;另一方面,他只是針對西方文明內部的危機發言,不曾討論東方及中國議題。我在本書詳細討論兩百年的中國近代史和中國教會史,更指出華夏轉型的「發動機」乃是基督新教及其觀念秩序。

我有充分的自信,迄今為止,在華語思想場域從未有過一本著作,像本書這樣論述中國近代史、中國教會史及與西方近代化諸模式之關係。聖經説,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我能寫這本書,不是因為我擁有多少智慧,乃是我有幸被聖經真理光照。如此,我如盲人今得看見,迫不及待地與讀者分享重見光明的甘甜與喜悅。這是上帝引導我看到的光明與真理,也是華人教會和華人社會的出路所在:英語民族何以催生普世價值?這是何其神秘而偉大的「三位一體」——首先,清教徒清新剛健、敬虔奮發的生活方式、觀念秩序及精神和心靈秩序,對婚姻、家庭及社區等小共同體的建構產生了點石成金般的轉化作用;其次,宗教改革的先驅們基於對上帝所造之人的罪性的認識,設計出權力分割與制衡的教會組織架構,現代民族國家的立憲共和政體即由此複製而來;第三,宗教改革中誕生了博大精深的喀爾文神學及政治哲學,由此衍生的英美保守主義政治哲學,至今仍是維持美國及英語國家強大的「定海神針」。對於個人來說,這三大要素乃是基於聖經的「人生說明書」;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這三大要素乃是既有教堂、也有憲制的「大國崛起」之磐石。

中國破碎、重建及救贖的秘密皆在於此。

*作者為旅美作家。本文為《大光》系列序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