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海水淡化是抗旱的一個選項

2021-04-06 07:10

? 人氣

經濟部水利署「移動式海水淡化機組」展示基地。(總統府)

經濟部水利署「移動式海水淡化機組」展示基地。(總統府)

除了外島,台灣本島沒有一座民生用海水淡化廠(電廠專用除外),今年枯旱水利署推動「新竹緊急海淡廠」,每天產水1.3萬噸成為新竹抗旱要角,看到海淡水救援成功,台中也要趕置一個。雖說是緊急設施,但值得歷史記上一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這也引發一波泛論。說泛論、卻不說討論,因為大多是淺薄不深入的談論。海淡水有優點有缺點,跟其他供水方案一樣,但氣候暖化造成枯旱的頻率有增加趨勢,任何因應缺水的可行、甚至想像中的方案都應認真對待。與其談台灣適不適合做海淡廠,不如好好評估,如何讓海淡水成為抗旱的一個選項。

供水方式有各種選擇,需要因地制宜

海水淡化就是取海水去除鹽等固體,變成淡水的一種技術。最常被提到的成功案例是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家,他們共同的特性就是雨量極少,沒水萬萬不能,海淡水則讓一切出現轉機,人口、經濟雙雙成長。

海淡水的缺點就是很多人都提過的,成本高、耗能、製水後的鹵水排放(高鹽度海水)會造成生態影響等等。那為什麼有些國家還要做?因為是選擇的問題。對缺水國家來說,缺少天然雨水,於是克服萬難讓海淡水成為必要選擇。

說到選擇,供水的選擇真的無所不在,台灣也有我們自己的選擇。

目前外島有海淡廠,本島沒有,就是一種選擇。為什麼台水公司即使抱怨虧本連連,但外島還是得做海淡廠?這點可以參考「離島供水改善計畫」中所寫的,就因為湖庫水質不佳,過度依賴地下水,所以才會需要海淡水。

剛說新竹緊急海淡廠是本島第一個海淡廠,也許並不精確,因為現址就是2011年水利署的「新竹海淡模組廠」,很早以前就有海淡廠的想法了,只因為在這個模廠差不多完工時,新竹寶二水庫也蓋好了。於是海淡廠模組計畫取消,去年變成「水利新創科技研發及測試展示基地」,還賜與「活化」兩字。

一種方案穩定供水的世界,已經一去不返

那現在的寶二水庫如何?原本有效蓄水量3,218萬噸,每天供水28萬噸。但遇到枯旱,現在的蓄水量303萬噸,不到一成。於是那個被廢止的新竹海淡廠又活過來了。新竹每天用水55萬噸,如今一半是由非水庫系統支援。

選擇當下或許沒有錯,但可以更有遠見一點,或者應該說更謙卑一點,因為世界不會依照你的意思運轉,有一就不必有二的穩定供水世界已經一去不返,多一點替代方案就是保險,畢竟如今缺水已成分秒不得容忍之事。

而且沒有一種方案是絕對好、或絕對不好,一種方案也無法適用所有地區、每一個季節、每一種用途。例如豐水期時水庫需要洩洪,海淡水就無用武之地。

或以為有了再生水就不必海淡水,但再生水來自廢水回收,法有明訂不得供作食用或藥用,海淡水就沒有這個限制。任何方案上場不像切換開關那麼隨時隨意,需要預先準備,這次也終於看到水利署提出了海淡水規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