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泰元觀點:諾貝爾獎詩人「葛綠珂」其實應叫「葛利可」

2021-02-28 06:30

? 人氣

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見圖),她的姓氏Glück坊間多半譯為「葛綠珂」。(資料照,AP)

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見圖),她的姓氏Glück坊間多半譯為「葛綠珂」。(資料照,AP)

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她的姓氏Glück坊間多半譯為「葛綠珂」。剛揭曉時譯名曾有短暫的混亂,引發討論,不過後來似乎塵埃落定,紛紛向「葛綠珂」看齊靠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箇中原因,估計是來自詩人唯一的中文譯作《野鳶尾》,出版社把作者譯為「葛綠珂」,先發者佔了優勢。

這件事早已過去,畢竟定了就定了,我沒什麼特別的意見,語言本乃約定俗成。只要不造成明顯誤解,沒有嚴重妨礙溝通,多數人的共識就是我們遵循的標準。

然而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必需較個真,公開表達看法。某出版社的資深編輯來函,跟我探討Glück的發音和譯名,我們各有堅持,最後竟鬧得不歡而散。

字典,書(取自pixabay)
語言本乃約定俗成。只要不造成明顯誤解,沒有嚴重妨礙溝通,多數人的共識就是我們遵循的標準。(示意圖,取自pixabay)

我是教育部下屬國家教育研究院「外國學者人名譯名審譯會」英語組的委員,Glück的中譯理當是這個審譯會的職責所在。然而審譯會自2020年2月底起休會,Glück是在10月初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才爆紅,因此尚且無緣進入會議討論。

容我簡述一下這個「外國學者人名譯名審譯會」的作法。我們在人名譯名審譯時首重「音近」,但也須與現實適度妥協,不好顛覆流通甚廣、影響深遠的固定譯法。如果現在召開審譯會,我會根據內部擬定的指導綱領和譯音參考表,建議把Glück翻成「葛利可」,其他5位委員若無異議,我們便照案通過,會議結束後上網公告。

Glück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應按美式英語來音譯。美式英語如何念這個姓氏?目前查得到的客觀標準,就是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綜合權威資料所提供的音標 [ɡlɪk]。國語的音節結構和英文不同,音譯時只能將 [ɡlɪk] 拆開逐一處理,並從譯音參考表裡選字對應:[ɡ] →「葛」,[lɪ] →「利」,[k] →「可」。

用「葛利可」三個字來譯,背後的理據需要說明一下。同一個英文單音(或音節)有不同的漢字可選,原則是譯名的第一個漢字用常見姓氏,英文的重音節儘量選四聲字來譯(國語的四聲是高降調,有如英文的重音),英文的非重音儘量選三聲字來譯(國語的三聲多讀低降調的半三聲,類似英文的非重音)。因此,把Glück譯為「葛利可」,完全符合主客觀的標準。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呂克(Louise Glück)。(取自維基百科)
Glück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取自維基百科)

關於譯名之爭,首音的 [ɡ] 和尾音的 [k] 倒是其次,焦點在於Glück中間的母音。有些人以為,Glück是個德文的姓氏,德文「ü」的發音近似注音符號的「ㄩ」,所以才把它翻成「葛『綠』珂」,這恐怕有問題。Glück的祖父是匈牙利籍的猶太人,來自現屬羅馬尼亞的匈羅邊境小鎮,1900年移民到美國,Glück的父親和她自己都在紐約出生。

Glück生於1943年,是第三代的移民,家族經過120年的融合,早就是道道地地的美國人了。退一步說,即使「ü」最初讀如「ㄩ」,但英文沒有這個音,絕大多數美國人讀不來,因此調整發音,按英文的規則念,順理成章,不必執著於源頭。已故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英文姓氏拼作Pei,發音經「英文化」(anglicize)之後,在英文裡大家都讀「沛」而不讀「貝」,其他的例子多如牛毛,不勝枚舉。

另外,「葛綠珂」這個譯名比較女性,八成是出版社的性別考量。然而Glück是姓不是名,是因父系祖輩而來,男性若用「葛綠珂」,是否感覺不太對味?

譯名之爭,咬文嚼字。管窺拙見,拋磚引玉。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