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錦堂導讀:大井頭與全美戲院,台南人的文化滋養

2021-02-14 05:50

? 人氣

台南全美戲院。(取自今日全美戲院臉書)

台南全美戲院。(取自今日全美戲院臉書)

說到台南全美戲院,可能熟悉台南歷史文化發展,或者台灣電影史的人,對於這家戲院並不陌生,因為有兩件事情讓全美戲院赫赫有名。一是名聞國際的大導演李安,在青少年時期,常常背著他的父親李昇校長,偷偷到這家二輪戲院、而且後來還是「兩片同映、不加票價」的全美戲院觀摩(或說「偷學」)西方電影製作拍攝的技巧,因此稱全美戲院是使李安成為「台灣之光」的始作俑者,並不為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件事情是現代科技非常發達,全美戲院卻放棄使用彩色印刷數位輸出技術,不將電影海報完整的倍數放大、高掛於戲院或宣傳影片的牆面上,仍然聘請傳統手繪電影海報「職人」,以「老掉牙」的手工方式一筆一畫繪製電影海報。台南的全美戲院堪稱全台灣最最「落伍」與出名的電影院,這裡的手繪電影看板師傅顏振發,是與李安相互輝映的台南市「國寶」級街頭藝術家。

但是,本書書名所謂的「大井頭放電影」,又是什麼意思呢?「大井頭」指的是什麼?在大井頭怎麼能夠「放電影」(台語)呢?為什麼它會和全美戲院扯上關係?如果妳或你還不知道為什麼要在大井頭放電影,或它代表什麼意涵,那麼妳或你就有必要把《大井頭放電影:台南全美戲院》這本書從頭到尾細細品味一番。

台南的「大井頭」位於現今台南市民權路和永福路的交口處,是早期台南居民最重要的飲用水源之一,也是清代初期中國大陸到台灣、以及安平與台南往來的最主要的渡口,因此在這附近所形成的「十字大街」,是台南歷史上最興盛繁華的街區,一直到日本治台後期才被原為魚塭地帶的「新十字大街」──今台南西門路與中正路(台南銀座)所取代。也因此「大井頭」已被列為市定古蹟,它曾經提供台南住民重要的水源,也是台南聯繫外面世界重要的渡船口。

或許是上天巧妙的安排吧,因緣際會,孕育李安大導演以及顏振發師傅的全美戲院,就在離大井頭不到十公尺距離處。如果說大井頭帶給台南庶民重要的水源與商業的興盛繁榮,那麼全美戲院也帶給台南人電影劇場重要的文化養分,它不僅僅是過去式、現在進行式,而且持續朝向未來進行中。

全美戲院經營史

將全美戲院與台南大井頭的前生今世史首先結合起來敘說的,是年僅二十七歲的本書作者台南文青王振愷。他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的碩士,「閒暇之餘」也擔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的理事,以穿梭於台南府城的大街小巷為樂,並且像台南文人許丙丁撰寫名著《小封神》、串連台南寺廟眾神仙與現代社會眾生相一般,煞有介事的為大井頭與全美戲院這兩樁看似無多大關聯的物件,牽起了歷史的紅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