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們應該以哲學教育取代國文教育嗎?

2021-02-11 05:40

? 人氣

孔子創建儒家學派,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德國哲學家兼精神病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著有《四大聖哲》,孔子列其一。《論語》也一直名列世界經典。(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再如《孫子》,美國將軍評為世界五大兵學名著之一,軍事家必讀。成書於六世紀的《齊民要術》,不單是中國最早農業書,也是世界最早的,為農業史和人類文明史保存珍貴史料。中國古書中類似這種珍寶,不知還有多少,不懂古文就無法享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說西方式的文明衍生出不少「文明病」,引來災害,眾所周知。已有若干學者嘗試從古代社會和古人智慧中尋找對治之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賈德.戴蒙(Jared M. Diamond)所著《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甚至從更早期的傳統社群尋查人類文明新命脈。對中國文化如有惡感,不願去認識,悉聽尊便。但不該亂罵,在媒體上亂說,那只顯得愚蠢無知,「失不知為不知之意」。

知識底蘊才是最重要的

鄧教授又談到由哲學課學會多元思考、邏輯思維與論證能力,那些固然重要,卻非無所不能。邏輯思維與論證最嚴謹的莫過於數學,但數學知識的確定性只侷限在特定條件下才成立,因而數學雖是科學之母,卻非科學。

西方的流行語:「三十歲前不信社會主義是沒良心,三十歲後還信社會主義是沒腦筋」。」所以如此,就是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知識)不同所致。以不同的知識基礎去思維、論證,最後結論迥然兩別。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社會主義的理想頗能博得知識界好感及嚮往,馬克思主義也趁勢興起,大有人談論。胡適以他信奉的實驗主義撰文,勸人「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卻不能給予致命一擊。就因他不懂經濟學,寫不出海耶克《到奴役之路》那樣深刻之作。

該替換掉的其實是歷史課,藍綠兩方都想用它灌輸學子各自欽定的史觀。如今連台灣人有原住民血統的偽科學之說,也堂而皇之寫進課本。遭到原住民抗議,你想認人家的祖宗,人家還不齒呢!

就算能客觀敘述,對學子的幫助也有限。名史學家呂思勉就認為:「中學以下講授歷史,並無多大用處。歷史的可貴,並不在於其記得許多事實,而在其能根據事實,以說明社會進化的真相,非中學學生所能」。主張:「中等學校以下的歷史,改授社會(科)學,而以歷史為注腳,到大學以上,再行講授歷史。」說的很有見地。總之,知識底蘊才是最重要的。否則,根據錯誤的知識基礎,再怎麼小心思維與論證,也必然得出禁不起檢驗的結論和見解。

寫得這麼軂軂長,耗費讀者不少時間,真抱歉。我也不想寫這種得罪人的東西,但我畢竟深愛這塊土地,不願見到許多人口宣愛台,實則所做的是禍台。政治上的台獨主張我能尊重,文化上的台獨主張,萬萬不可!也借機呼籲,改一改以往那種不科學的國文教學方式,才能有效幫助學子提升國文的語文素養。

*作者曾為金融從業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