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傑榮專文:北京審判李明哲 釋放清晰而強烈的警訊

2017-10-03 07:10

? 人氣

2017年9月11日,中國對李明哲展開審判。(取自官方微博)

2017年9月11日,中國對李明哲展開審判。(取自官方微博)

台灣NGO工作者李明哲因批評中國政權,在中國遭到長期監禁,中國高度宣傳且精心演練的審判也過了三個星期。我們仍在等待判決,這不僅將決定李明哲的命運,更對兩岸關係影響深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很顯然地,中國在這樣的政治案件中會認定李明哲有罪,他所面臨的刑責,並不會由審理「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法院所決定。這起大幅加劇兩岸緊張關係的爭議案件,將由中共領導人做出最後決斷。隨著十九大在這個月即將登場,他們更在意的是十九大召開前的「維穩」。

9月11日的審判庭,是李明哲3月19日在廣東省失去蹤影後,第一次公開露面。我們不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李明哲近半年來遭到秘密警察「監視居住」。 這個手段聽起來無害,卻是惡名昭彰,因為中國強迫李明哲住在「他們的」、而非自己的住所,藉以斷絕他與外界的接觸。

在8天的審訊後,他們也逮捕了另一名被告,中國國民彭宇華。兩人被控在網上與非正式集會中批評中國政治體制,「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審理歷時只有4個小時。除了無法自己聘請律師,李明哲也被不能在開庭前與妻子及其顧問見面。官派律師不僅沒有進行任何的蒐證調查,更沒有傳喚任何證人為被告進行辯護。

由於法院將庭審過程透過網路直播,所以大眾可以看到李明哲,第一個被指控在中國從事人權倡議活動的台灣人,公開承認參與煽動網民的「犯罪組織」,及散佈「惡意詆毀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文章。李明哲在庭上悔罪,並表示受到對中國有偏見的西方媒體誤導,在看守所內,他也對中國現行發展情況有了全新的認知。李明哲也對執法單位的「文明辦案」表達感謝。他提到,為了彌補過錯,他將在回家之後為兩岸統一努力。

李明哲令人同情的聲明並不令人意外。事實上,基於好幾個同樣因推廣人權遭到「監視居住」的中國異議人士與律師的案例,他飽受折磨的台灣妻子李淨瑜便曾公開預言此事。越來越多人受迫公開認罪,並向中國政權表示感謝。在這起審判之前,這早就是中國法庭甚至電視上慣常的行禮如儀 。

儘管中國人民最高法院近來支持「以審判為中心」,而非傳統的未審先判,然而對於為數眾多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案件,中國法庭並非秉公審案的場所,而是展示被告罪行,以震懾國內外觀眾的秀場。雖然中國領導人鮮少揭露此與聲名狼藉的蘇聯模式的傳承關係,但他們的秀場審判令人想起史達林1930年代的政治清洗。

李明哲的妻子不斷為見到丈夫而奔走,但只有在李明哲出庭時,她的努力才得到短暫的成功。李淨瑜4月試圖飛往中國尋找失蹤的丈夫,中國政府卻在最後一刻註銷了她的台胞證。機智的李太太雖然挫折,但她隨後與數名被捕中國人權律師的妻子,共同前往華府出席國會聽證會,在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協助下,同時也開始組織國際力量持續宣傳她先生的案件。 

事實上,李淨瑜原先計畫前往日內瓦,在聯合國強迫失蹤工作組9月12日舉行的會議上與專家對談,然而,中國卻選在此時針對李明哲案開庭,要求李淨瑜立刻前往中國,這絕非巧合。官派律師在開庭前幾天才第一次聯絡她,告訴她可以參與旁聽。李淨瑜選擇前往中國,但其他台灣NGO代表仍然前往日內瓦代表她發言。北京刻意的選定開庭時間,顯然是為了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抗議聲量最小化。

台灣總統蔡英文也證實,李明哲案已成為重大的兩岸問題。北京政府不僅專斷地侵犯李明哲的人身自由,更忽視2009年兩岸協議中提到的,當一方逮捕另一方的國民時,需即時通報對方人員被限制人身自由、並為家屬探視提供便利。 雖然如此,蔡英文可能因為意識到如果措辭過於強烈,將可能讓李明哲的處境與刑期更為惡化,對此顯得語帶保留。庭審過後,蔡政府發言人強調總統十分關切此案,也表示政府會盡一切努力救援李明哲。就在李明哲案開庭前,台灣政府也建議批准《保護所有人免遭強迫失蹤國際公約》(ICPEED),提醒世界台灣的人權政策與中國有天壤之別。

李明哲的命運將會如何?相對寬鬆的判決,並讓他提早返回台灣,將會是一個受歡迎,且避免兩岸關係惡化的方式。但無論如何,這起案件對台灣而言,無疑釋放了強烈而清晰的警告,威脅如果台灣如果企圖向中國推廣自由與民主,藉此「顛覆」中國政府,台灣就會陷入極大的危險。受影響的不只是台灣人。中國政府近期頒布法律限制境外的非營利組織在中國開展活動,其他國家的國民也可能遭到起訴。

*作者孔傑榮為紐約大學亞美法研究所所長,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兼任資深研究員;共同作者陳玉潔為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本文原題為:Beijing's trial of a Taiwanese NGO activist sends a loud and clear warning。本文與香港《南華早報》同步上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