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文白之爭看解嚴後台灣現代化建構問題

2017-09-17 05:30

? 人氣

作者認為,無論就現代思想的啟發,以及對人類生命價值的了解來說,文言文都不應有如此高的比例,應減少那些無文學價值的八股論說文,增加對台灣現代人心與社會有深入探索的現代文學作品。圖為教改總體檢論壇及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召開「四萬人連署!課綱回歸專業」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無論就現代思想的啟發,以及對人類生命價值的了解來說,文言文都不應有如此高的比例,應減少那些無文學價值的八股論說文,增加對台灣現代人心與社會有深入探索的現代文學作品。圖為教改總體檢論壇及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召開「四萬人連署!課綱回歸專業」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眾聲喧嘩中,高中文言文比例仍維持45%至55%,這無疑將影響台灣現代化的推進。台灣雖已解嚴30年,開展了民主政治,但攸關國民現代心靈建構的國文教學內容仍舊僵固保守,國人在中學人格養成階段時,仍被充滿封建威權思想的古文綁得緊緊的,無法充分吸收現代化思想,建立現代公民應有的思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遠在1百年前,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學者就已嚴厲批判文言文妨害現代化國家的建構,指出中國深受古文的不良影響,有虛偽、愛面子、不敢面對問題、不講規則等毛病。中國現代文學大師魯迅亦曾於三更半夜讀完古書後,寫「禮教吃人」4字,點出了中國社會的虛情假意。這些深受後世景仰的中國現代文化啟蒙者,百年前即指出古文腐舊的假道學思想,對現代人個性發展與獨立思想建構的弊害。台灣已進入21世紀,中學卻還有那麼多充滿醬缸思想的文言文,故而現今的台灣社會還是跟1百多年前的中國舊社會情況相似。

台灣解嚴後這30年來,人民的思維模式仍然沒有改變,不管藍綠,國人仍像農業社會的人們,依舊愛面子、虛偽、沒有誠信、公私領域分不清、人情勝過義理、迷信濫情、落後的習俗、法治觀念與獨立思考能力不足等。由於虛情假義的文化仍充斥台灣社會,以致官場上拍馬成風,以人際關係而非能力決定升遷,政壇仍為家族與大老把持,嚴重影響現代化國家體制的建構,不利台灣的發展。 

胡適除了批判古文腐舊的思想外,他當年亦指出,文學的生命要用一個時代活的工具來表現當代的情感與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須另換新的、活的「白話文」。之後,胡適再深化「文學革命」的思維,主張新文學應該不用陳套語、須言之有物、講求文法、不無病呻吟等,並推動白話文與新文化運動,立即獲得社會極大回響,沒人給他戴上「毀滅中華傳統文化」的帽子,成功完成使命,甚至蔣介石也在失掉大陸前,頒布命令要求全國全面使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蔣介石視胡適為「諍友」,但也曾氣到在日記裡大罵胡為「妄人。」(1958年臺北,胡適、蔣介石合照/維基百科)
胡適(左)推動白話文與新文化運動,立即獲得社會極大回響,沒人給他戴上「毀滅中華傳統文化」的帽子,甚至蔣介石(右)也頒布命令要求全國全面使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然而,國民黨政府從大陸撤遷來台後,因有感於全面使用白話文的新文化運動導致百花齊放、共產主義興起,國民政府被打敗趕走,因此在中學國文教材上,恢復大量的文言文,以古代忠君思想的一元化教育馴化台灣人民。這是標準的以政治考量文化教育。

時至今日,政黨已全面輪替並建構了民主體制,但守舊封建的幽靈仍盤旋在新世紀的台灣上空,攸關國民健全性格養成的文化教育,仍被源於政治的腐舊黨國思想所牽絆,在「維護傳統文化」的大帽子掩護下,將單純的現代文化教育方式論辯導引為「統獨之爭」,而後以「專業觀點」為藉口,成功維持如此高的文言文比例,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沒像台灣這樣以古文為重,實在不可思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