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專文:南村落與我──側記韓良露

2017-09-17 05:40

? 人氣

韓良露《台北說城人》書封。(有鹿文化提供)

韓良露《台北說城人》書封。(有鹿文化提供)

沒有文化的露台,生活的主屋就不會精采。─韓良露

2007年春初,韓良露籌辦南村落前夕經常找我,探問一些意見。諸如將來可以舉辦何種文化活動,如何引領市民在街坊巷弄看到新地景和風物,何謂南台北盆地的美學等等,包括後來南村落坐落的地理位置,後院可以栽種什麼,地下室空間又如何充分利用,我們熱烈又興奮地討論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討論多回後,我不知覺地養成一個習慣。沒事經過師大路,都會繞進巷子裡去探望。看看最近有何改變,她是否又出新創想。或許是隱隱感覺某一新事物即將發生,自己不想錯失。又或者,過去是那種愛蹺課,幾乎快被學校死當的那種不良學生,到了一把老大不小的年紀時,轉而喜愛把市井小民生活的種種,當作社會大學的必修學分,開始認真地上課了。因而南村落展開第一回活動時,我便積極參與,無役不在。更理所當然,成為南村落最常導覽的解說者。連在中部讀研究所的兒子,都加入了工讀的行列。

這是我和良露互動最密切的時候。但遠在半甲子前,我們早就熟識了。那時她還是野丫頭,我因夏宇和陳玉慧的牽線,退伍沒多久,很快就邂逅這位充滿大姊大霸氣的早熟文青。她瘋狂寫劇本的故事,那時便時有耳聞。有回好奇跑去看她租房的地方,看到四壁書架堆滿雜書,驚歎其博學和見識外,對自己只懂動物生態知識的貧弱,自是深感羞慚。

80年代中旬,她跟陳文茜一起經營「跳蚤窩」,我和鳥畫家何華仁常去捧場,先前我去良露經營的「影廬」,窺看一些經典的深奧電影,更被其豐沛的電影知識和論述所震懾。儘管如此頻繁接觸,我們的興趣,基本上還是平行線,未來勢必奔向一個不可能交會的遠方。質言之,藝文路途,各有所好。更何況,20來歲時的狂野,誰在乎這個城市長成什麼樣子,我們較在乎的是自己的養成。

但年過半百,生活歷練多了,好像腦筋的轉折和生命的眼界,多了許多年輕時難以目及的事物。或者到頭來,殊途同歸,漸漸體會自己的微小和平凡,應該更接近家園,生活才能有所透視。因而管它過去時天涯海角的起落,又或是長年留守島嶼的悲喜,我們都從生活增長中,磨平各種稜角,對這個城市開始了感恩的情懷。進而想透過某些實踐,以及新式體驗,從不同庶民美學的角度,更想好好認識這座養育的城市。

良露和其它友人一起合作的南村落,如是自自然然誕生。她的台北學也從這裡摸索出美麗的梗概和紋理。我也被快樂地召喚,帶著強大使命感,積極做這支先鋒部隊的前哨。看看如何表述和解說,可以跟這個城市展開最緊密的對話。

韓良露《台北說城人》內頁。(有鹿文化提供)
韓良露《台北說城人》內頁。(有鹿文化提供)

台北是什麼?按著不同城區、環境和節慶,我們討論過許多可以執行的方案,年紀大了,天馬行空的意見減少。每次一聊天或開會,在很短暫的時間裡,我們常能確切地指出執行和實踐的重點。而每一年,良露也都會跟我敲定2、3個冒險的新主題。一連5、6年的活動下來,如今回顧這類相關的主題,跟其它史蹟導覽還真大不同。如下羅列便知:野菜、花卉、小山、古道、公園、果樹、水道和濕地等等。光是我的部分就這麼繁複奇特,遑論其它導覽解說的專家。而這些議題至少都要安排2到3條導覽路線,帶領市民實際走逛,尋找在台北生活的新質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