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從故宮的〈元世祖出獵圖〉看蒙古的狩獵文化

2020-12-06 07:10

? 人氣

另外,出獵圖中白海青頭戴紅色鷹帽,甚為突顯。馴鷹,須長時間用各式鷹具使其馴服,並聽從號令捕捉獵物,而鷹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遮住鷹眼的鷹帽,也能展現主人美觀實用的巧思。其功能是遮眼護頭,可穩定情緒、蓄養體力。當拿起鷹帽時,鷹就會依指令方向疾飛捕獵。鷹帽,至今依然在蒙古獵戶手中護衛著獵鷹文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8
圖8

這位騎者,像是西亞的色目人,背後蹲踞著一頭獵豹 ,豹口以皮索套住。獵豹產於印度及西亞地區,蒙古宗王用的獵豹,主要來自征服波斯後所進獻的文豹,有為宗王專門飼養獵豹的人,蒙古語稱為「巴兒赤」(barschi)。

《馬可波羅行記》中提到忽必烈熱愛獵豹,時常騎馬攜豹出獵野鹿。另外,蒙古裔的帖木兒汗國後代,在印度建立了蒙兀兒帝國,其第三代皇帝阿克巴開創了全盛時代,史載阿克巴皇帝也酷愛用豹狩獵,因印度是豹的產地,故其先後馴養超過千頭獵豹。

圖9
圖9

「彎弓射大鵰」,射鳥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把飛鳥和箭的速度配合好,方可射準,不然射鵰者又有什麼稀奇呢!蒙古人稱神射手為「默爾根」(mergen,亦有英明的意思),極受眾人的尊敬。

遠方的天際,飛來了兩隻鴻雁。在黃沙浩瀚的沙丘之中,駱駝商隊緩緩而行,描寫商貿於途民富國強的景象。

2015年,台北故宮出版了《蒙古文物彙編》,在蒙古國造成轟動,蒙古的傳統製弓師如獲至寶,終於可以將傳說中的牛角弓再現風華了。

此膚色黝黑穿紅衣的色目人侍從,是訓管獵犬的人,蒙古語稱為「諾亥赤」(nohoichi)。

13
13

獵犬,台嘎(taiga),閹割過的短毛細犬,腰身長、尾巴長而勻稱,靈敏銳捷速度快。據說此種細犬原產於古埃及,可見於金字塔中有細犬出獵的壁畫,至於何時傳到蒙古草原,待考證。

當獵犬第一次出獵之前,諾亥赤會先往狗鼻子裡灌注狐狸熱血直至嗆到,使其厭恨這種氣味,讓牠與狐狸成為死敵,一有機會就搏命追獵絕不放過。但這種專門獵取狐狸的獵犬,可不能帶去獵兔子。因為在追獵狐狸時,一旦途中遇到兔子,獵犬就會改變方向去追兔子了。

結語

以往在閱覽各類史料記載蒙元時期的狩獵情景,常有不甚理解之處,如今在與〈元世祖出獵圖〉比對之下,不僅令人心曠神怡,且一切瞭然了。此畫可謂是研究蒙元時期狩獵文化,最完整、最珍貴的寶庫了。

古時蒙古狩獵的方式與目的,在現今已徹底改變了,大型圍獵已不存在了,而由數個人組成的行獵方式為之。更重大的變化是,已由汽車取代騎馬,獵槍成為狩獵工具,而其亦已不具經濟、軍事、政治等目的,而以娛樂、聯誼的成份居多。但是,狩獵依然是蒙古草原之精神所在,是蒙古男人的最愛!

*作者為文化部參事。1920年代,祖父海穆從阿爾泰山的科布多移居新疆。1949年,作者父親翻過帕米爾高原,再從印度轉來台灣,定居在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