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台灣的未來可能會在街頭決定

2014-05-02 16:02

? 人氣

3日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預言,台灣的未來可能會由街頭運動決定。圖為反核民眾4月29日佔領青島東路及林森南路口。(吳逸驊攝)

3日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預言,台灣的未來可能會由街頭運動決定。圖為反核民眾4月29日佔領青島東路及林森南路口。(吳逸驊攝)

台灣近日服貿、反核議題延燒,民間抗議行動不斷。3日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指出,台灣的街頭抗爭不再只是象徵,而成為政治的決定因素,更預言台灣的未來將會由街頭行動決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學人》刊出「當風吹起」(When the wind blows)一文,從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禁食抗議事件看台灣核能政策。文中指出,72歲的林義雄不惜在昔日親人遇害的傷心地禁食,以要求政府改變能源政策。國民黨擔心讓林義雄成為烈士,選擇讓步。文中形容,當林義雄在4月30日宣布結束禁食的那一刻,台灣的核能政策也付之東流。

文中指出,廢核一直是民進黨的主張,2011年福島核災後,此一立場更受到廣大民眾支持。這波反核運動要求政府停建在離台北不遠的龍門核四廠,該核電廠將負擔台灣9%的電力,馬英九總統更在與民主黨主席蘇貞昌的電視辯論中強調,核能對於台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然而4月27日的反核遊行還是聚集了近3萬人抗議。

面對群眾不滿,馬英九總統與親信共商大計,有人告訴他,他的每一個論點都是「百分之百正確」,但問題在「沒人聽得進去」。幕僚建議馬總統讓步,為了黨的地位與街頭的和平,不能甘冒讓林義雄禁食而死的風險。因此,在台北滿城都是抗議者之際,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核四停工,未來是否運轉將交付公投決定。認為這是「驚人的轉變」。

《經濟學人》認為,街頭抗爭對台灣政治已經是一個「決定性因素」(deciding factor)。從反服貿到反核四,這種新型態的示威一開始讓民進黨措手不及,但以街頭運動起家的民進黨也期待能從這一波新的運動中獲利。但這還是有風險的,2016總統選戰呼聲極高的民進黨主席候選人蔡英文便說:「你不可能靠社會運動來治理國家,最終仍要回歸政治。」

但問題在於如何回歸?《經濟學人》認為台灣的街頭抗爭一方面反映出民眾對政治體制的失望,一方面卻讓政治體制更為脆弱。馬英九是只剩兩年任期的跛鴨總統,台灣的未來可能會在街頭決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