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冤的贖價—《青苔不會消失》選摘(3) 

2017-08-03 05:50

? 人氣

命案

黃廠醫院的陳年表格上,蚊蠅似的名字和紙張一起發黑了。這些名字是一九六一年以來患癌症死亡的雄黃廠職工,到近年為止,一共有六百多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癌症不是最先到來的災禍。鶴山村出產高品質雄黃歷時千年,建國後成立了大型省屬雄黃礦。

一九五六年設立保密單位一一三研究所,用土法燒製雄黃提煉砒霜,死亡的大幕借大躍進開啟。

熊德貴的記憶中,鶴山村矗立起了上千座土法煉砒爐,飄散黃色、白色和黑色的煙灰。禾穗絕收,植被見風枯萎,爐工會在煙熏下猝然倒地死亡。

龔兆元當時在礦上幹臨時工,砌土爐子。他回憶,砒霜的煙霧一來,當時就呼不出氣了。雄黃廠老廠長楊振凱生前透露,每煉一千噸砒灰,要死去三名工人,年產量約為五千噸。

進入一九六○年代,死亡潮席捲了鶴山村。公社食堂實行瓜菜代,洗菜用的是傾倒了大量砒灰的乳白色河水。人們也在變成乳白色的河水中洗衣和游泳。一個孩子把礦洞中的支撐木拿回家當柴燒,圍爐取暖,一戶六口人當夜身亡。

「一年死了四十幾個,不知是餓死,還是中毒死的。」龔兆元回憶。唐純勇說當時三組一個月可以死去近二十人,陳家坪就在那時空下來了。

沒有在礦上幹活或在陳家坪食堂吃大鍋飯的村民,也難於倖免。熊德明的妻子文金娥回憶,當時四組的耕地靠近黃廠街,每天下地幹活要經過煙囪山。剛剛嫁過來的她,路上總是透不過氣而掉隊。晚上還要到去大隊部開會,一天往返四趟。眼下文金娥除了患有宮頸癌,身上也遍布大小疤痕。

黃廠醫院的表格上,連續的癌症死亡序列從一九六九年發端。這一年,一名爐工和一名運輸工分別死於直腸癌和肝癌。第二年有兩名爐工死亡,此後每年都有二到三名礦工患癌死去。這份統計只包括正式職工,而幾乎所有附近村民都在礦上幹過長短不一的臨時工或合同工。

文革末期,大規模死亡引發了礦工聯名上書,終於換來了國務院副總理谷牧批示的通知,雄黃礦停止生產砒霜,轉產硫酸和磷肥。

但癌症死亡的高潮,在八○年代才真正到來。僅在保留下來的黃廠醫院單張表格上,一九八四年的死者即已超過十人,分別死於肺癌、淋巴癌、皮膚鱗癌、肝癌。死亡的曲線急劇上升,從一九七九到一九九九年,職工共死亡四百三十二人,平均死亡年齡為五十四歲。雄黃礦改制至今,死亡人數攀升到了六百餘人,其中死於癌症的有四百餘人。

表格顯示,從癌症診斷到死亡,常常只有幾個月到一年的命限,密麻麻的死亡日期似乎催動性命的鼓點,鼓手則是名目繁多的癌症。在這場由砷導演的戲劇中,所有出場的角色逐一遇難,剩下空白的表格在延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