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台灣的低級教育──兼論李眉蓁事件

2020-08-03 07:10

? 人氣

此番中山大學被學界刻意點名,檢視之下才發現:光是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的畢業校友就有監察院長陳菊、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澎湖縣議會議長劉陳昭玲、前高市副市長洪東煒、前國民黨立委王進士等政治名人;而李眉蓁畢業的大陸研究所(現已改為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簡稱「亞太所」)更有立委邱志偉、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前高捷董事長郝建生、前總統陳水扁海外洗錢案辯護律師李勝琛等校友;其他碩士在職專班的畢業校友,還有許榮淑、黃昭順、趙天麟、林益世、曹桓榮、侯彩鳳、江玲君、朱挺玗、李喬如、李世斌等人。顯然,這種產官學整合的學歷漂白,藍、綠兩黨的政治人物都很熱衷,而且上述這些還只是中山大學而已,其他的名牌或頂尖大學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或許有人會說:名人進修不能都以「學歷漂白」一語帶過,這樣以後怎麼還有人敢進修?說不定他們是真心想學習的啊?話說的不錯,筆者的確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般人,那麼我想這些政商名人應該不介意我們拜讀一下他們的博碩士論文的內容,或是用論文比對軟體檢驗一下吧,畢竟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他們的清白!

現在,我們來看看教育部,針對這次李眉蓁事件,教育部又做了什麼呢?事件爆發不到兩個禮拜,教育部(2020.7.28)正式明文推出八項措施,包括:第一,增設調整系所審查將納入學位品保機制;第二,未妥善處理學術自律之系所將調減招生名額;第三,揭露各系所學位論文不公開之比率;第四,揭露以特殊條件遴聘口試委員之原則及人數比率;第五,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及所屬系所應予課責;第六,規劃開發及共同採購期刊論文比對系統供學校運用;第七,落實學生進行學術倫理教育;第八,主動查處論文代寫情事並依法裁罰。

看來,教育部的八項措施處置不僅因應快速,而且的確也針對目前台灣各大學學位浮濫的現象,表現出力求加以整頓的決心。但是,其實若我們仔細檢視這八項措施,內容不外又是教育部慣用的「威脅利誘」策略而已。長期以來,台灣的高等教育政策,就是在教育部「蘿蔔」(如獎補助款、各類大型教學或研究計畫)和「棍子」(如扣補助款、減招生名額、甚至停招處分)的交替運用下,所呈現出來的現況,如今面對李眉蓁抄襲案所爆發的高教危機,教育部當然還是相同的思維模式,而沒有真正找到台灣高教沈淪的關鍵因素啊!(唉,若教育部的這套「威脅利誘」策略有效,台灣的高教又何至於淪落至斯!)

真正的關鍵原因,就是台灣的高等教育正逐漸商品化而走向「低級教育」。這個商品化的過程,可以分為三方面來說:私立大學為了求生存,什麼學術品質與學術倫理,從大學校長、教授、到學生,早就沒有人在意了,只要每年的招生率招好招滿,其他的都不重要了,所以它不斷地運用商業管理模式,在無法提昇收益的情況下持續降低成本以求存活,殊不知此乃飲鴆止渴的慢性自殺方式;另一方面是名牌或頂尖公立大學在國際排名競爭或教育部追求卓越的壓力下,竟然捨棄紮實的研究與教育的務本工夫,而選擇了運用商業管理模式的捷徑,希望能不斷地提昇自我的收益或價值;有趣的是介於上述者之間的中後段公立大學或前段私立大學,它們目前還徘徊於提高價值與降低成本的損益平衡考量中而不知所措。儘管上述各公、私立大學的目的各異,但幾乎所有的大學都相同地將高等教育的內容與管理走向了商業化的模式。試想:台灣近二十年來的高教沈淪現象,哪一樣不是跟「大學商品化」有關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