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四書蒙文版本中的幾個問題

2020-06-07 07:10

? 人氣

1892年版的《滿蒙漢四書》。(圖片由作者提供)

1892年版的《滿蒙漢四書》。(圖片由作者提供)

四書最早的蒙文譯本成書於西元1251年,但已散佚不存於世(註1)。目前尚流通於世的四書蒙文本子,是1971年由蒙藏委員會在台北影印出版的蒙漢合璧四書。本書由蒙藏委員會烏占坤委員從日本攜回的1925年蒙文書社鉛印的蒙漢合璧四書微卷影印而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蒙文書社創辦人汪睿昌(特木格圖Temgetu)在該書的序文中寫道:噶勒桑君熱心教育,欲使聖道北行,乃於四子書詳加翻譯,自同治8年(1869)起至光緒18年(1892),積二十餘載乃竣事(註2)。此段序文一直困擾著我,因為札奇斯欽教授認為:在乾隆時已將四書由滿文轉譯成蒙文,並配發蒙古地方,作為教材,「以正人心」(註3)。

重譯四書 乾隆親題「御製翻譯四書序」

此外,蒙譯四書於1869年之前,在蒙古地方或許流傳不廣,但依舊是可找到的,例如伊湛納喜(Injannashi,1837-1892)認為已有的蒙譯四書不夠理想就把中庸又重譯了一遍(註4)。由此可證,伊湛納喜手中亦有蒙譯四書的本子。故為何噶勒桑君要再重譯四書?我認為應對四書蒙文版本做一查證,以解汪睿昌序文中的疑點。1996年3月,我在台北購得1892年版的《滿蒙漢四書》。此版本的書首有蒙文序文,接著是乾隆的「御製翻譯四書序」(1755滿蒙漢文),再下來是朱熹的序(滿蒙漢),而後就是四書本文的滿蒙漢文對照。該蒙文序文未註明何人所寫,其內容簡述大意如下:我們無意間發現了,我們土默特旗的噶勒桑君,生前依據鄂爾泰的四書滿文譯本所譯的蒙文譯本。因而集資由同治8年(1869)開始重新刻版,至光緒18年(1892)完成(註5)。

乾隆登基之初,即命鄂爾泰用滿文重譯四書(鄂爾泰卒於1745年),並以滿漢文對照方式木刻成書於1755年,乾隆並親題「御製翻譯四書序」,該序文並未提蒙文翻譯之事。經將此《滿漢四書》(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與1892年的《滿蒙漢四書》進行比對,可明顯地證明,1892 年的本子,是將噶勒桑的蒙文譯本,加上了鄂爾泰的滿漢文本子,以滿蒙漢合璧的方式木刻成書。

1979年在內蒙古出版了《全國蒙文古舊圖書資料聯合目錄》(以下簡稱《聯合目錄》),其中收錄了有年代可查之四書蒙文譯本,共有5種。誠如前述的1892年版的蒙文序文內容,引起了我對「聯合目錄」所登錄的四書蒙文版本的疑問。在內蒙古大學薄音湖教授的協助下,對《聯合目錄》所載的,四書蒙文版本,進行了查對的工作。

1. 1755年出版(滿蒙漢序文),木版印刷,6冊。

2. 乾隆20年(1755)出版(滿蒙漢)(註6),木版印刷,20冊。

3. 乾隆20年(1755)出版(大學,中庸,論語,滿蒙漢),木版印  刷,6冊。

4. 噶勒桑光緒18年(1892)出版,(滿蒙漢),木版印刷,20冊。

5. 1924年11月(註7)北京蒙文書社出版,(蒙漢),鉛版印刷,14冊。

正因為乾隆一生沒遭遇過坎坷和失敗,事事順利,眾星捧月導致他得了一個病─重度自戀症。(圖/維基百科)
乾隆登基之初,即命鄂爾泰用滿文重譯四書(鄂爾泰卒於1745年),並以滿漢文對照方式木刻成書於1755年。(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1755年版四書蒙文譯本 應是噶勒桑所譯

經查對之後,證實《聯合目錄》所載3種1755年的本子,皆是1892年版的本子,其所以誤植為1755年的本子,應是未能細讀蒙文序文所致,而誤以乾隆欽題「御製翻譯四書序」的年代為準。而此三種版本不同之處,只是裝訂的順序有別而已。其中最明顯的是蒙文序文有的在書首,有的在乾隆的序文後面。故所謂的1755年版的四書蒙文譯本,應是指噶勒桑依據1755年鄂爾泰的滿漢四書所譯的蒙文譯本。但目前尚難看到噶勒桑的原本子,故正確成書的年代尚待查證。本文暫且將噶勒桑的本子以1755年版稱之。

另外,《聯合目錄》所載1892年版為噶勒桑的本子,是明顯的不正確,可能是受到了1925年蒙文書社汪睿昌在《蒙漢合璧四書》所寫的序文內容誤導所致。

綜上所述,四書蒙文版本的流傳應是:所謂的1755年版本,是土默特旗的噶勒桑君從鄂爾泰的滿漢四書翻譯而來。而後的版本,是土默特旗人依噶勒桑加上鄂爾泰的本子,以滿蒙漢合璧方式,於1869年重刻至1892年完成印行。蒙文書社再依1892年版本,剔除滿文部分,以鉛版印刷,於1925年出書。最後,則是由蒙藏委員會依1925年版本,於1971年影印問世。

註釋:

註1:札奇斯欽,《蒙古文化與社會》,1987,台北,P.227。孟伊德木札布,《蒙古文學史話》,1988,台北,P.252。

註2:《蒙漢合璧四書》,蒙藏委員會,1971,台北,汪睿昌序文,P.2-3。

註3:札奇斯欽,《蒙古文化概說》,1986,台北,P.101。

註4:前註書,P.102,104。

註5:《滿蒙漢四書》,1892,蒙文序文,P.2-3。

註6:《聯合目錄》誤植為(滿蒙漢)。

註7:蒙藏委員會出版《蒙漢合璧四書》的序文中及札奇斯欽的《蒙古文學與社會》,P.212,皆指蒙文書社在1925年出版了《蒙漢合璧四書》。故本文以1925年為準。

*作者為文化部參事。1920年代,祖父海穆從阿爾泰山的科布多移居新疆。1949年,作者父親翻過帕米爾高原,再從印度轉來台灣,定居在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