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國家級歌仔戲劇團千呼萬喚出不來

2017-05-18 06:50

? 人氣

楊麗花的歌仔戲扮相。(走讀宜蘭官網)

楊麗花的歌仔戲扮相。(走讀宜蘭官網)

台灣需不需要成立國家級歌仔戲劇團?這個「小」議題最近又在茶壺裡「沸騰」。所謂「國家級劇團」可能包括「國立劇團(例如國光)」、「國家劇團」(目前尚無,但有一個國家交響樂團),這兩個公立劇團是有差別的,以大學作比喻,我們有眾多的國立大學,但沒有一個「國家大學」。討論公立歌仔戲劇團這樣的議題,其實是有意義的,因為它的背後反映了台灣近代戲曲生態與政治干預劇團的慣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定風波》劇照。(圖/國光劇團提供)
國光是「國立劇團」,但不是「國家劇團」。為圖為《定風波》劇照。(圖/國光劇團提供)

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之初,鑑於內戰時期文藝宣傳慘敗的前車之鑑,開始掌控民間藝術資源,成立「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台北市地方戲劇協會」之類公會,職業劇團都被納入,接受劇團牌照檢驗,還得參加地方戲劇比賽,演出「思想純正」的劇本。國民黨同時「輔導」業餘子弟團參加「民間遊藝協會」組織,把台灣興盛一時的子弟團收編入地方黨部的文宣大隊或中隊,在國家慶典時出陣亮相,營造普天同慶的氣象。

比較讓人想像不到的,國防部康樂總隊曾於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一年成立歌仔戲劇團,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五年,改演台語話劇,都是招收坊間演員組成,目的不在戲劇傳承,而是藉台語劇團宣揚反共國策、宣慰軍中袍澤。

不過,國民政府戲曲政策明顯重中國輕台灣,殆無疑義,軍中廣設劇團、劇校(訓練班),以京劇為主,德澤及於台灣人極少聽聞的豫劇,並於六〇年代把私立復興劇校收編為國立。本土歌仔戲、新劇、布袋戲難受政府青睞,連一九五〇年代,憑一己之力經營拱樂社的陳澄三,為了培養歌仔戲劇場及表演人材,屢次向主管機關──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申請設置拱樂戲劇學校,皆被打回票,最後才於一九六〇年代勉強成立「政府立案」的戲劇補習學校。

本土戲曲能夠進入官方機構,是在台灣本土意識高漲的一九九〇年代,復興劇校∕台灣戲曲學院成立歌仔戲、客家戲兩個學系,首先反映這個「政治正確」風向球。最近十多年教育部兩度籌設國家級歌仔戲劇團,第一次是二〇〇一年一月,第二次是二○○七年一月,也是台灣大環境的產物。兩次計劃最後皆因「歌仔戲界」與學者、專家意見分歧,在緊要關頭喊停。

其實,當年反對跟贊成的人皆屬歌仔戲的擁護者,他們長期為本土戲曲的處境忿忿不平。不過,一旦政府認真考慮籌設歌仔戲劇團,南轅北轍的意見紛至沓來。反對者的主要理由都是:擔心破壞戲曲生態。因為公立歌仔戲劇團一旦成立,雖然對演員、樂師是一大鼓勵;但對歌仔戲劇團經營者來說,公立劇團會有磁吸效應,民間劇團生存空間更小。

二〇一〇年代的台灣已不是上面一句話,就可以迸出一個豫劇團的年代,創辦公立歌仔戲劇團,也要關照公立現代戲劇團、舞團、北管劇團、客家劇團、布袋戲劇團的可行性。每個藝術領域不同,也不是每位藝術菁英都贊成設立公立劇團、舞團。就戲曲的生態環境而言,如果設置公立劇團應以保存、演出傳統曲目為主,實驗性強、風格創新的演出,交由民間來做,政府文化部門建立獎助機制即可。

這個尚在研議中的公立歌仔戲劇團,是否能夠成立,還在未定之天,如果成立,是走維護傳統(一九二○至七○年)歌仔戲的風格(皇民化劇時期不論),還是打破藩籬,為歌仔戲開創一條新的道路?都會有爭議。

為了回應外界對成立國家級歌仔戲劇團的建議,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設計了一份問卷,作為是否成立公立歌仔戲劇團的參考,立意極佳,問卷的調查對象號稱是學者、從事或研究歌仔戲等相關領域的人。這份問卷只針對歌仔戲單獨作討論,內容設計也稍嫌簡化,無法反映「各界」對成立歌仔戲劇團的真正意見。

例如「對當今台灣歌仔戲環境」的看法,內有十個小題,內容包括戲路、演出場地、收入、藝術品質、社會形象、人才培育、公部門獎勵、現存公立歌仔戲劇團營運狀況,答案從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有五個選項。這些都是當下歌仔戲劇團重要議題,但各劇團屬性、演出型態、製作條件差異頗大,是要以哪一類劇團為準?問卷的單選題「你是否贊成設立國家級歌仔戲劇團?」這樣複雜的問題豈只是「贊成」、「反對」兩種答案,一翻兩瞪眼?

台灣宜蘭傳統藝術中心裡,由劇院學生所表演的台灣歌仔戲(Bellenion/維基百科)
台灣宜蘭傳統藝術中心裡,由劇院學生所表演的台灣歌仔戲(Bellenion/維基百科)

要不要成立國家級歌仔戲劇團,一般民眾直接反應大概會是「樂觀其成」,但也僅能這樣而已,有關它的組織編制、經費預算與環境生態的影響,就不會多做思考了。討論這個議題應由文化行政機關、歌仔戲業務主管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首長或業務主管做專業、精準判斷,擬定完整的意見,再邀請歌仔戲業者或學者、專家參與討論。

現階段成立國家級歌仔戲劇團,已無十多年前教育部主導公立歌仔戲劇團時期的條件,必須面對組織層級、定位、經費預算等,更難像昔日國光及豫劇團可以編列穩定的預算來源及編制員額。整體來說,當前要創設一個公立劇團並不容易,尤其劇團並不具執行公權力性質,勢必會被要求朝向法人化規劃,一旦走向法人化,雖可不受政府員額編制限制,在人員任用上朝專業化方式聘任,相對地,在經費預算上,則會被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自籌款。

成立國家級歌仔戲劇團,表面上議題很單純,但涉及複雜的戲曲生態,首先面對的是「國立國光劇團」、「豫劇團」對照組,這個歷史留下來的包袱,讓本土政治人物與台灣戲曲界長期質疑政府厚此薄彼,任由歌仔戲或其他台灣戲曲自生自滅,如今時來運轉,要求設置公立歌仔戲劇團的呼聲才會不斷湧出。

就台灣戲曲史的「轉型正義」來說,倘若只有京劇、豫劇兩個國立劇團,確實是說不過去,也永遠成為被炒作的議題,成立國家級歌仔戲劇團頗具象徵意義,也極有它的正當性。然而,如果單純從歌仔戲的表演型式與演出現況來說,它仍是台灣最具群眾基礎的劇種,各地劇團也充滿活力,這時候創辦公立歌仔戲劇團就沒有那麼急迫性了。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