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發現真實?製造真理?民主轉型歷史的影視作品

2020-04-26 06:50

? 人氣

在片中說話不多,經常只是驚鴻一瞥出現的,卻是本片最後也是最重要伏筆的角色,是同樣也力主嚴厲鎮壓民運的保安司令全將軍(全斗煥)。本片的最後是全將軍打開朴總統的保險箱取出裡面的物品,然後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已經空出來的總統寶座,這個地方現在將要有新的主人。表示金載圭師法安重根所打出的槍彈,末了並未給韓國帶來民主與和平,反而成為另一個更恐怖鎮壓人民的軍事獨裁政權上台前的煙火,全斗煥成為這場暴力衝突最後的勝利者與得利者。從雙十二兵變到光州事變,韓國歷史接下來將無可避免要發生一連串新的衝突與暴力,這部分剛好與本文一開始提到的三部民運神片相銜接,就留給觀眾浮想連翩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今年總統大選後上映的同樣敘述,民主轉型的時代神劇《國際橋牌社》,引起台灣影視文化界的轟動。該劇在網路首播以後,5月終於要登上電視螢幕,與更多觀眾見面。南山的部長與國際橋牌社同樣探討民主轉型歷史問題,在時代意義上好有一比,可是兩部影視作品的製作品質卻又完全不能相比。與《南山的部長》頗為類似之處,是國際橋牌社用角色改名的方式呈現了,前總統李登輝與甫辭世的前閣揆郝柏村之間的精采權鬥。這已經是中華民國台灣的領袖第一次出現在螢幕上,算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假如觀眾非常不計較渠等人物表現品質的話。

在台灣影視創作界戰後幾十年來黨國體制宰制下,國父、蔣公與經國先生,都至今仍是不能在螢光幕上出現,編導演員碰觸不得的聖牛。即使民主化多年以後,台灣本土影視創作者,還是沒有出現過那怕一部影劇作品,有演員敢於用劇場手法細膩呈現孫文、蔣介石或蔣經國的真實人生。從這角度看該劇導演汪怡昕抗辯的,先前台灣影劇圈沒經驗與機會培養相關歷史影劇製作人才,並非全然無理。

但因為該劇編導人員大都是強烈的獨派,對於在任何地方都要全力妖魔化藍營可說是條件反射,也顯然不屑一顧己近著作等身的郝柏村自述或論述。以至於楊烈飾演的原型李登輝,表現人物就因功課有做足而十分豐滿,影射郝柏村與其他藍營的角色就遭單薄卡通化,成為只有一張白臉的蠢笨惡魔小丑。要不是飾演該角色的老戲骨林在培自身功力了得,自己充當了半個編劇,把這個角色的軸線縱深作了盡其所能的搶救。這一系列人物還會比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更不堪聞問,而可能變為徹底的綠營莒光日架空歷史劇。

為何在近代民主轉型的歷史作品的處理上,韓國要遠比台灣出彩的多很多?也並只非是兩國創作環境、技術與資金的投入,乃至於編導演各種人才素質差異使然,還有一個更深刻更根本的歷史素材自身的原因。在2018年2月相關參加轉型正義社運人士所辦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放映會後的座談,社會學與歷史相關理論大師,中研院研究員吳叡人道出了這個台韓獨裁政權之間更根本的差異:韓國獨裁政權習慣用過度暴力的手段對待他們的政敵,蔣家政權雖然專制,但對台灣人民還其實往往處處留有餘地。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宗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