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發現真實?製造真理?民主轉型歷史的影視作品

2020-04-26 06:50

? 人氣

作者質疑,促轉會或類似幻想歷史影劇作品的製作團隊,會不會從此成為台灣的真理部呢?用小說影劇改寫新生代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會不會成為817萬人的堅定信仰呢?(圖/國際橋牌社)

作者質疑,促轉會或類似幻想歷史影劇作品的製作團隊,會不會從此成為台灣的真理部呢?用小說影劇改寫新生代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會不會成為817萬人的堅定信仰呢?(圖/國際橋牌社)

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日前穿一件持打火機燃燒國旗圖案的黑色上衣受訪,引起爭議。當初設計衣服的《國際橋牌社》劇組針對此事回應,圖片意象是 :「一群高喊訴求的群眾」,象徵的是人民對改革的訴求、對民主的渴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丁允恭穿的這件衣服是《國際橋牌社》紀念T恤,劇組表示:「這件T-shirt的圖案設計,是依據本劇欲傳達的時代背景而繪製。希望呈現1990年代的社會氛圍,台灣在民主化的進程中,歷經密集的示威、抗議、衝突、妥協,步履艱辛地走向民主國家。」國際橋牌社是台灣第一部描述民主轉型的當代史影劇作品,5月起將在公視播出,被更多台灣人看見。

國際橋牌社「火燒國旗」T恤(國際橋牌社FB)
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日前穿一件持打火機燃燒國旗圖案的黑色上衣受訪,引起爭議。(國際橋牌社FB)

無獨有偶,同在二戰後脫離日本殖民但隨即步入獨裁統治,在冷戰結束前後開始民主化的韓國,以影視作品回顧歷史傷痛的嘗試,幾乎與民主化同步進行。現在他們對大韓民國建國以來的若干重大歷史悲劇的回顧,已經幾乎都有系統的探討甚至結論。

1991年以金聖鍾小說改編電視劇《黎明的眼眸》,算是民主轉型回顧歷史的韓劇濫觴。以1943年日據朝鮮時期末期至1953年韓戰結束時3個韓國人的故事作為主題。兩位男主角各自在朝鮮分斷過程中投向南北韓,在韓戰中兵戎相見。故事內容穿插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片段,並向世人披露了之前鮮為人知的1948年有數萬人遇難的濟州島大屠殺。之後有回顧朴正熙任內黑歷史的《實尾島風雲》,今年適逢光州事件40周年,此事的親歷者尚多在世,幾次改拍過影視作品如《沙漏》與《華麗的假期》,回顧歷史悲劇在韓國影視圈,已經在韓國民主化之後隱然形成一個小的產業鏈。

2012年朴槿惠當選總統後至今,韓國有三部回顧歷史的神片上映,號稱韓國民主三部曲,也都有幸與台灣觀眾見面。以劇情中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改編自光州事件記者採訪實錄)和《辯護人》(改編自前總統盧武鉉生平),以及最波瀾壯闊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從一具屍體相驗引爆的一場民主革命,描述1987年6月韓國各地有上千萬人持續近月走上街頭。直接終結了全斗煥政權的統治,使得韓國軍人政變建立的政權從此走入歷史,完成此後遞次定期改選至今,使韓國成為穩定憲政慣例的民主憲政。

這三部影片的譴責對象都非常明確,全部指向年近九旬身體健康,但近年一直企圖在相關案件的審判中逃避出庭的前總統全斗煥。今年適逢518光州事件40周年,韓國電影圈沒有讓世人失望,又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由李炳憲、李星民、郭到元、李熙峻與金素珍所主演的《南山的部長們》,今年春在韓國與台灣上映。本片改編自描述1979年10月26日夜晚,韓國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暗殺總統朴正熙事件的連載小說,並從金載圭與朴正熙總統之間的愛恨情仇出發,描述了一個當晚被捕後幾個月內就匆匆處死的金載圭,來不及告訴世人的生命體驗,與其豐滿的內心世界。

雖然貴為朴正熙的二把手,金載圭與朴正熙的另一心腹、時任警衛室室長,後來居上的車智澈素來不合,很多人猜想金很可能只是不滿朴讓車「小人得勢」,而決定開殺戒雪恨。片中南山的部長們指的是在大韓民國體制內總統之下地位最高的權臣-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身為國家二把手的他們,雖然是與朴正熙都是革命(即擁戴朴正熙上台的政變)出身的夥伴,經手過多的機密卻換來朴正熙搖搖欲墜的信任,於是明哲保身的前部長朴勈革,選擇出逃美國,向美方揭露朴正熙不為人知的黑幕。

被前親信擺了一道的的總統決定派出現任部長金規泙(人物原型即為金載圭)拿回撰寫好的回憶錄,但兩位部長的交談被總統警衛室室長刻意操作,挑撥離間捲起爭權奪利風波,現在進行式的兔死狗烹。片中最驚心動魄的台詞出現多次,就是要讓手下去做髒事(dirty work)前,朴總統都會不明不白不陰不陽地說:「你身旁不是有我嗎?按著你想的去做!」等到髒事辦完了,該卸磨殺驢,棄車保帥了。朴總統又會翻臉不認人,指責手下自行其事,越權行動。

這樣的厚黑策略,並不會讓貴為總統者成為永遠的贏家。從竊聽總統與相關人員的談話等跡象表明,這些徵兆都讓金規泙看見自己即將步入的後塵,乃爾痛下殺手。一時倉皇槍殺朴正熙與車智轍後的金載圭,原本想與早已約好的參謀總長鄭昇和回到自己的總部南山。卻被鄭昇和勸說現在應該趕到陸軍總部宣布戒嚴,以防備北韓趁機南侵。正在六神無主之際的金載圭被說動後,就調轉車頭前往軍部,就這樣輕鬆地被軍部逮捕,走向自己人生的盡頭。

片中有個細節完整地說出本片對於金載圭的評價,有人來向金載圭報告原本也在南山要設置的,擊斃日本首任朝鮮統監伊藤博文,而被韓朝都視為民族英雄的安重根塑像,突然出現了裂痕,相關儀式被迫取消。這表示在該片編導心目中,南山的部長金載圭就相當於一個有汙點(裂痕)的安重根。雖然曾經擔任過獨裁者的鷹犬,但最後他用像安重根一樣槍殺讓韓國陷於恐怖統治之罪魁禍首的方式,實現了自己心目中的正義。總體來說金載圭在經過聽從總統的命令,為保住自己而不得不殺害自己的前任兼好友以後,最後終於知道致君堯舜上的夢想不可能實現。獨排眾議堅決反對總統鎮壓民主運動無效後,金載圭慨然把槍口對準自己生死與共多年的主上,以革命的叛徒認定而將之處決。

1957年的朴正熙。(wikipedia/public domain)
南韓前總統朴正熙。(圖/wikipedia/public domain)

片中對於獨裁者朴正熙的表現,更是豐滿立體。朴正熙雖然是武力政變上台,但畢竟這是大韓民國建國以來,第一個好好治理國家的總統。在任18年內雖然長期鐵腕獨裁統治,卻讓讓一個貧窮的農業國開始了工業化與經濟起飛的基礎。他執政前後韓國人均所得增長了20倍,創造了世所矚目的漢江奇蹟。任內雖有肆行專制戕害人權,但與其妻陸英修兩人都被槍殺死於非命,也算是用自己的鮮血洗刷了所有犯過的罪行。至今韓國人民對他的評價更是複雜多面,甚至可以庇蔭女兒也一度當上總統,說明韓國社會到今時對朴正熙執政時期,其實仍有極大數量的懷念。

在片中說話不多,經常只是驚鴻一瞥出現的,卻是本片最後也是最重要伏筆的角色,是同樣也力主嚴厲鎮壓民運的保安司令全將軍(全斗煥)。本片的最後是全將軍打開朴總統的保險箱取出裡面的物品,然後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已經空出來的總統寶座,這個地方現在將要有新的主人。表示金載圭師法安重根所打出的槍彈,末了並未給韓國帶來民主與和平,反而成為另一個更恐怖鎮壓人民的軍事獨裁政權上台前的煙火,全斗煥成為這場暴力衝突最後的勝利者與得利者。從雙十二兵變到光州事變,韓國歷史接下來將無可避免要發生一連串新的衝突與暴力,這部分剛好與本文一開始提到的三部民運神片相銜接,就留給觀眾浮想連翩了。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今年總統大選後上映的同樣敘述,民主轉型的時代神劇《國際橋牌社》,引起台灣影視文化界的轟動。該劇在網路首播以後,5月終於要登上電視螢幕,與更多觀眾見面。南山的部長與國際橋牌社同樣探討民主轉型歷史問題,在時代意義上好有一比,可是兩部影視作品的製作品質卻又完全不能相比。與《南山的部長》頗為類似之處,是國際橋牌社用角色改名的方式呈現了,前總統李登輝與甫辭世的前閣揆郝柏村之間的精采權鬥。這已經是中華民國台灣的領袖第一次出現在螢幕上,算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假如觀眾非常不計較渠等人物表現品質的話。

在台灣影視創作界戰後幾十年來黨國體制宰制下,國父、蔣公與經國先生,都至今仍是不能在螢光幕上出現,編導演員碰觸不得的聖牛。即使民主化多年以後,台灣本土影視創作者,還是沒有出現過那怕一部影劇作品,有演員敢於用劇場手法細膩呈現孫文、蔣介石或蔣經國的真實人生。從這角度看該劇導演汪怡昕抗辯的,先前台灣影劇圈沒經驗與機會培養相關歷史影劇製作人才,並非全然無理。

但因為該劇編導人員大都是強烈的獨派,對於在任何地方都要全力妖魔化藍營可說是條件反射,也顯然不屑一顧己近著作等身的郝柏村自述或論述。以至於楊烈飾演的原型李登輝,表現人物就因功課有做足而十分豐滿,影射郝柏村與其他藍營的角色就遭單薄卡通化,成為只有一張白臉的蠢笨惡魔小丑。要不是飾演該角色的老戲骨林在培自身功力了得,自己充當了半個編劇,把這個角色的軸線縱深作了盡其所能的搶救。這一系列人物還會比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更不堪聞問,而可能變為徹底的綠營莒光日架空歷史劇。

為何在近代民主轉型的歷史作品的處理上,韓國要遠比台灣出彩的多很多?也並只非是兩國創作環境、技術與資金的投入,乃至於編導演各種人才素質差異使然,還有一個更深刻更根本的歷史素材自身的原因。在2018年2月相關參加轉型正義社運人士所辦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放映會後的座談,社會學與歷史相關理論大師,中研院研究員吳叡人道出了這個台韓獨裁政權之間更根本的差異:韓國獨裁政權習慣用過度暴力的手段對待他們的政敵,蔣家政權雖然專制,但對台灣人民還其實往往處處留有餘地。

20191013-吳叡人出席於凱道舉行之史明追思會真人圖書館演講。(蔡親傑攝)
中研院研究員吳叡人。(資料照,蔡親傑攝)

北醫大教授張國城在《國家的決斷》一書中分析根本原因是,韓國的獨裁者無論如何血腥鎮壓民主運動,都不必擔心最強大的盟友跑去跟平壤的領袖站在一起。但這種外在敵我局勢的劇烈變化,卻是蔣經國當上總統後,幾乎立刻要面對的殘酷事實。因此小蔣清楚意識到,只有台灣人民是他風雨飄搖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最後支持者。這樣的差異使得台灣的民主轉型流血遠比韓國少多了,在戒嚴時期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也因此在民主化後儘管選票版圖不斷縮小,但還是被台灣社會包容而存續至今。

在影片中金載圭與朴正熙的另一心腹警衛室室長車智澈,居然都會隨身攜帶槍彈,一言不合就會出槍互相威脅,在總統身邊的行動模式直如兒戲。車智澈以保衛總統之名,沒事晚上會把坦克開上街巡遊,致使民心浮動,惹得金載圭勃然大怒。動輒就要使用致命的暴力表達自己,這就是一種當時韓國政治必定不穩的跡象。故此威權時期韓國的政治與官民關係遠比同時的台灣更劇烈暴力,也更不穩定。1979年這最後不到70天在韓國所發生的劇烈軍政權力關係的變化,從未發生在台灣。這是典型的國家大幸作家不幸,台灣民主轉型的故事本身就已極度平凡枯燥,從未看見坦克上街子彈橫飛。

今年3月前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舉辦「台灣最好的時刻」新書發表講座,筆者會後詢問了在場各位講者,傳聞已久蔣經國在美麗島事件時有密令警總情治人員,現場不開槍不殺人不調兵(憲兵以司法警察論)的三不政策,他們是否有聽過。致使高雄街頭當日出現最暴力的景象,僅僅只是警民雙方拿棍棒互毆,沒有出動刀槍等致命武器。最後相較於中壢事件人有兩人死亡的遺憾結局,美麗島事件現場無人死亡。與半年後的韓國518光州事件,軍隊肆意開槍掃人民而血流成河的殘酷場景比較,台灣人民畢竟是幸運的。

201704015-中研院社會學研究員吳乃德15日出席「爭取民主的年代」學術研討會。(顏麟宇攝)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員吳乃德。(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場各位講者紛紛表示,沒聽過這樣的傳言。吳老師更是回答,民主運動本來也不一定會遇到致命暴力鎮壓,例如1989-1991年之間蘇聯解體東歐共黨垮台前的民主運動。接下來有一位當時也在場,與筆者同為台大博士生的促轉會委員回應筆者,這種幾十年來為蔣經國洗白的謊言,終究只是為了欺騙台灣人民。並痛斥蔣家父子就是罪無可逭的惡魔,不應該為他們說任何好話。

類似的困境也出現在《國際橋牌社》當中,因為真實的歷史現場實在太平和了,不利於呈現善惡黑白尖銳對決的戲劇畫面。編劇因此被迫加了不少料,比如有三軍高級將領聯名上書要求提名國防部長當閣揆,警總逮人囂張地說槍就是我的搜索票,這種從未真實出現發生在台灣的幻想歷史畫面。

但對於從未親歷過這個時代的新生代而言,這樣在鋼索邊緣的作法毋寧是有些危險的。促轉會或類似幻想歷史影劇作品的製作團隊,會不會從此成為台灣的真理部呢?用小說影劇改寫新生代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會不會成為817萬人的堅定信仰呢?就像喬治歐威爾在《1984》這本曠世名著中說的,誰掌握現在誰就掌握過去,誰掌握過去誰就掌握未來。在民進黨政府將開始的下一個四年,大家都拭目以待。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博士生,律師考試及格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宗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