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貞專文:天下大亂,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找出路

2020-04-03 05:50

? 人氣

張愛玲(圖/取自維基百科)
易文與張愛玲同齡,作品同受「上海淪陷」影響。(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作品「個人化取向」 為自己找出路

首先,黃淑嫻將易文電影生涯從電懋時期作分水嶺,電懋之前與長城、藝華、新華影業合作的影片稱為前期作品,她分析,因為時空環境詭譎,易文的前期影片,充滿「強調『個人』而不是『集體』的社會模式」,這段時期的影片取材及個人電影生涯樹立了「更多牽涉政治和歷史的問題」。此「個人」化取向,躋身五○年代香港普遍存在的團體意識中,可謂異數。此處不妨舉易文為藝華公司編劇《閨怨》(一九五二)為例說明當時社會氛圍如何影響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閨怨》由易文同名小說改編。故事主述一對戀人素蓮、竟成的情感滄桑,竟成在香港淪陷後轉赴大陸從事文化工作,代表有理想的一方,素蓮則因現實而留港,終因生活嫁給玉章,婚後育有一女小蓮。戰爭結束,素蓮和竟成重逢私奔,後來小蓮生病素蓮趕往探視,小蓮終不治病逝,她和玉章爭吵中誤殺對方入獄,失去一切的素蓮出獄後獲知竟成仍在等她,於是偕往異鄉展開新生活。

局勢動盪人生多歧,個人無足輕重,往往錯失所愛所有,竟成對此深有體會:「天下大亂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找出路。」小說改編電影後,受制地理阻隔,消減大時代背景,改而發展女主角的愛情掙扎心理,強調個人追求。抽離時代,強調個人,我以為正訴說了易文的身世與內在。

作品淡化政治與歷史 展現都市女性獨立自主 

易文出身政治家庭,其父楊天驥(一八八二―一九五八)曾任北洋政府外交、財政、司法、教育、內務諸部,一度出掌國務院祕書長,後輾轉國民政府治下江蘇吳縣縣長、交通部祕書等要職,家中往來皆名士要角如齊白石、于右任、杜月笙、周作人、胡適、章士釗等。所見所聞,耳濡目染,婚後離家攜眷赴港之際,必心有警惕,才導致書寫《有生之年》不涉「因果細節」、「把自己當成一個木頭人」之宗旨,正是歷經時空異變者的體悟。從而轉注影片,形成主體性,走出個人路線。說明了易文建立個人風格的過程,不唯佐證了南向影人對應時空與生存之道,其底蘊恰如黃淑嫻所言,基本上更多「牽涉政治和歷史的問題」。

淡化政治和歷史議題,易文前期編寫劇本有兩個緩衝之計,一是以改編新舊小說與西方名著,就地取材擺盪在傳統與西化,降低爭議性。如改編清末奇案的《小白菜》(一九五五),改編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名著的《茶花女》(一九五五)及徐訏的《盲戀》(一九五六);第二是不具名編劇,既可與出品影片的左派勢力不產生關聯,也免成論戰目標。如《新紅樓夢》(一九五二,岳楓掛名編劇,長城出品)、《淑女圖》(一九五二,卜萬蒼掛名編劇)、《孽海花》(一九五三,袁仰安掛名編劇)等。度過捉摸不定的時代氛圍與詭異的政治生態,來到電懋時期,易文才終於展開其個人主義、自主性的現代性面貌之電影生涯。

易文將這種個人主義推至流行歌舞片中,展示都市女性獨立自主、現代性面貌,開創了議題空間。他編導的《空中小姐》裡周遊各地追求工作尊嚴和眼界丕變的空中小姐,及《桃李爭春》中過埠闖碼頭的星洲歌后李愛蓮(葉楓飾演)與養活寡母弟妹的香港歌后陶海音(李湄飾演)歌舞情感皆較勁之舉。經由反覆出現的小兒女陰錯陽差誤會、情感遊戲、時尚裝扮、華麗歌舞、城市浮世繪等畫面情節,匯集成「瑣碎政治」(politics of details)圖景,以日常生活解構大歷史的視覺敘事手段,揭示了易文不同於其他導演的個人化氣質。

*作者蘇偉貞為知名小說家。現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曾任《聯合報》讀書人版主編。以《紅顏已老》、《陪他一段》飲譽文壇,曾獲《聯合報》小說獎、《中華日報》小說獎、《中國時報》百萬小說評審推薦獎等。著有各類作品十餘種。本文選自作者新著《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印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