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農耕法、圈地活動竟意外改善人類健康:《瘟疫與人》選摘(1)

2020-03-19 05:10

? 人氣

由於牛隻對於瘧原蟲來說,並不是適當的宿主,因此偏愛牛血的瘧蚊,等於打斷了瘧疾在牛隻數量大增的歐洲地區的傳染鏈。於是,瘧疾漸漸退回地中海地區,因為那兒的夏季太過乾旱,新牧草無法生長。結果,這項在歐洲北部流行了數世紀之久的重要疾病,再也不能影響那些實施新式農耕法的地區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新式農耕法普及後,還造成另一項複雜的生態結果。動物增多,意味著人類飲食中的肉類和乳品跟著增加,因此蛋白質的供應量也增加了。這一點很可能會增加人體製造抗體來對抗各種傳染病的能力,因為這些抗體本身就是一種蛋白質,只能利用他種蛋白質所提供的胺基酸來製造。因此,對抗傳染病的一般抵抗力,很可能在許多人的體內顯著提升起來。

乳牛 牧場(示意圖/ 127071 @pixabay)
大量牛隻出現後,一方面增加肉品及乳品的產量,改進了人類的飲食;另一方面,又為帶原的瘧蚊提供了更討喜的血源。圖為放牧示意圖。(127071 @pixabay)

另外,十八世紀在英國迅速推展開的圈地活動,也就是在荒地或曠野上加設柵欄,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是,放牧者不想再過度屯積草料,而且牛、羊也被圈隔成一小群、一小群私人的財產。這一點,幾乎絕對會改進家禽和家畜的健康。

首先,動物的飲食改進了,因為過去各個村民如果想要盡量爭取權益,只能拚命從公共放牧地上屯積草料。第二,家禽和家畜間的傳染病鏈,也可能會經常被打斷。因為在從前,動物自由的在村中公有地上奔跑,並且偶爾還會和鄰村動物接觸,當時並沒有圍籬來區分某一塊牧地應該屬於某個社區或是其鄰居的。但是加上圍檻後,發生動物疫病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因為圍檻把即使是同個村落的動物,分隔成多個小團體。這項改善對於人類的健康也很重要,因為許多動物傳染病,例如牛結核、布氏桿菌病,都可以傳給人類。

這類傳染病的減少,再加上瘧疾式微,對於1650 年至1750 年間英格蘭地區的疾病經驗,影響深遠。至於法國,十八世紀時還沒有出現圍籬放牧,而且新式農耕法也尚未開始,農民的健康情況依然慘兮兮。流行病和慢性傳染病肆虐鄉野;瘧疾和結核病仍然是嚴重的健康問題;此外,一系列其他致命傳染病,例如流行性感冒、痢疾、肺炎以及「軍隊汗熱症」(military sweats),自1775 年後(最早獲得的詳細紀錄始於這年),殺死為數眾多的法國農人。

由於英國人口成長,在十八世紀時遠超過法國,而這兩國又始終是農業最先進的國家,因此不由得令人相信,當時英國鄉村人民的健康,一定比法國鄉村人民理想得多。不幸的,英國缺乏類似法國於1775 年後編整的官方疾病紀錄,因此無法和法國直接比較。

鄉村人民的健康改善(如同可能於1650 年後發生在英格蘭地區的情況)所造成的重大結果為,農業勞工的效率大大提升。健康的人工作做得較好,也較規律;此外,假使農民不需忍受熱病或其他類似感染(這些病往往在生長季節達到高峰)的折磨,那麼他們就比較不容易因為錯失適當時機,沒能做好分內工作,而造成農業減產。因此,當健康改善後,少數的工人可以供養多數的城市人。

英國在十八世紀晚期非常明顯的「城市化」特徵,要不是有這樣的環境條件,是不可能達成的。

*作者為當代史學泰斗,芝加哥大學歷史學榮譽教授。1917年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194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歷史學系40年,1987年退休。史學著作豐富,超過三十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