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蛇之間與雙城情結:《漫步左營舊城》選摘

2020-02-27 05:10

? 人氣

3. 新舊城區位的比較

鳳山縣新舊兩城之爭,其實由來已早。雍正初年夏之芳的一首《臺灣紀巡詩》,頗得其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龜蛇對峙鎖孤城,形勢空傳統領營。不築埤頭築海口,為憐安土重紛更。」

這是因為新城在經濟上的優勢十分明顯,下埤頭位於廣闊的平原,有魚米之利,且地處鳳山縣的中心位置,西濱下淡水溪(高屏溪)畔,位居阿猴林(內門山區)與鳳山附近山地之間的交通要道上,當時鳳山溪也能通航,商旅們都在此歇息與交易,因此它在清康熙末年就已經發展成為鳳山縣最繁華的街市。1720 年(康熙59 年)《鳳山縣志》中關於有下陂(埤)頭街的註記:「屬竹橋莊。店屋數百間,商賈輳集。莊社街市,惟此為最大。」之後下埤頭街的繁榮程度也一直遠在興隆莊之上。清領初期是在海防政策考量下,才將縣治選在位於鄰近萬丹港的興隆莊。

20170207-高屏溪-經濟部水利署
高屏溪。(取自經濟部水利署)

甚至新舊兩城與水域的形勢,以及地名命名,也有相似的情形。舊城旁有蓮池潭(蓮潭埤),湖旁聚落稱埤仔頭。新城旁也有柴頭埤,聚落稱下埤頭或埤頭。

林爽文事件(1786 年) 爆發,左營鳳山縣城被毀,鳳山縣城就順勢移駐到埤頭街。雖然1788 年(乾隆53 年),巡檢衙署自屏東崁頂移駐興隆舊城,但左營舊城聚落仍喪失了「鳳山縣署」之重要行政機能,使得清初盛極一時的興隆莊逐漸沒落。之後每因重大民變又有遷城之說,甚至在1826 年舊城再造磚石城,但每當亂事平定,官府遷治的意願又缺缺。1838 年(道光18 年)知縣曹謹增建城樓、興建6 座砲台、興修曹公圳,在防衛上和經濟上都給新城大加分。1853 年(咸豐3 年),林恭起事,鳳山縣舊城和新城均被攻陷,舊城雖然改建石城,防禦力也被打上問號。1854 年(咸豐4 年)參將曾元福修築新城土城,新城也有了城垣,從此以後再沒人提議遷回舊城。

曹公圳整治暨綠美化六期工程完工,鳳山曹公圳護城河全部完整重現。(楊伯祿攝)
曹公圳。(楊伯祿攝)

清末激烈動盪期,舊城在政治、軍事上的位置更行滑落。林爽文事件後,舊城雖走了知縣,但移來巡檢,還有一定的行政機能,但1867 年(同治6 年)羅妹號事件後,恆春半島海防事件不斷,興隆里巡檢也移設枋寮巡檢,行政機能喪失了。軍事機能方面,南路營隨縣署在林爽文事件後遷新城,舊城只設「舊城汛」。據《臺灣通史》「清代臺灣水路汛防表」,舊城汛設千總一員,兵丁116 名,兵丁1869 年[ 同治8 年] 後裁存剩35名,清末設8 名(按日本公文書館藏同治末年《清國臺灣屬地圖》,上標舊城汛千總一員,兵丁35 名,與連橫記載相符)。政治、軍事地位的低落,使得舊城的經濟也衰退,據伊能嘉矩抄錄日本統治初期1897 年的人口資料,當時新城人口5,345 人,舊城僅722 人(《伊能嘉矩臺灣探查日記》)。清代鳳山縣新舊城之爭,以舊城完敗收場。

《漫步左營舊城:歷史地圖集》平面書封與立體書封。(蔚藍文化)
漫步左營舊城:歷史地圖集》平面書封與立體書封。(蔚藍文化)

*作者為青刊社地圖工作室負責人,從事專業地圖繪製,古地圖整理和地圖史研究工作。多年來擔任教科書地圖與課文編寫者,發表歷史地理學與地圖史學術論文十餘篇。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漫步左營舊城:歷史地圖集》(蔚藍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