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微信時代寫作者如何生產自救

2014-02-16 07:45

? 人氣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互聯網進入微信時代,寫作的生態發生了變化。寫作完全可以不依賴嚴格管制的傳統紙媒,也突破了幾年前興起的博客的模式——真正的自媒體時代開始了。在紙媒時代,一個人可以在報刊上開一個專欄,搞出一個特型產品。但不能離開了你所依存的報刊。前幾年的互聯網時代也是這樣,再火的博客也不能離開特定的網站。現在不同了,網路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個人雜誌」的平臺,你在上面寫作,在上面傳播,你可以經由你個人的管道——公號——直接發送到你的「客戶」那裡去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閉著眼睛想起來,這應該給寫作,甚至給整個思想和創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而廣闊的空間。如果不扼制它,如果有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來維護這個空間,那麼,這真是一個幸運的時代到來了。重要的是,在這個時代,寫作本身也成為一個自由生活的方式——你想寫就可以寫,你寫了就是「寫作者」。你寫了有讀者有紅利能養活你了,你就是職業寫作者,不需要有關方面給你頒發作家證書和記者證書。

但這對於「舊時代」的媒體和所謂職業記者是一個生死挑戰。一方面,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例如,上面那篇「找到江青最後時刻的知情人」的寫作者,他有沒有記者證,是不是供職於某一個媒體機構,完全不是問題,甚至沒有還更輕鬆。另一方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中)國發行的,在市場上影響最好的報刊,廣告收入也急劇下滑。誰都很難自信地說,它可以長久地撐下去。我覺得甚至撐到2014年底的信心,都很稀缺。

當然,到目前為止,也只有這樣報刊危機深重。在各個城市分食的都市報還不至於立即趴下。而各級黨委機關報的利潤還在增長,這是因為它不在市場以內,所以也不在我想說的範圍內。

這是技術革命,沒有什麼好傷感的,反倒帶來些潛在好處。紙媒的大量印刷加大了地球的污染。據說,一棵成年的樹只能生產四百份報紙,而生產一噸紙漿會產生三百噸廢水。所以報刊應該越少越好,何況中國的許多報刊本來就不該印刷。幸好今天它有了剋星——互聯網和手機終端。我覺得未來的情況是這樣:體制內的,目前看來暫時利潤還好的報紙,最終會停印;目前正在遭受挑戰的面對讀者的報刊,個別會存活下來。

過去的十幾年來,那些曾經有過追求的報刊裡,集中了一批有志向的青年,他們有的還很年輕,才滿懷理想地闖進來,他們將去向哪裡?投奔互聯網是不錯的選擇。手機正在成為主要的網路閱讀終端,如果你還想寫作,可以建一個公號玩下去。

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捩點。在此以前,互聯網充當紙媒和讀者之間的資訊掮客而聚集了人氣和財力,直到反客為主,紙媒大傷元氣,氣數散盡。不甘坐以待斃的刊物正在生產自救,辦法是老把自己拿到網路和微信上秀。但如果這是為了推銷刊物的話,那麼,算了吧。你通過網路賣刊物,廣告商為什麼不可以直接在網路上去賣自己,而必須多交一次錢讓你印刷一次?另一種自救的辦法是自己辦網站。如果這樣走得出來自然是一段佳話。但實際上,誰都知道,前面有幾大商業門戶網站,想用獨家的資訊擠進來的希望實在太渺茫,因為你實在太單薄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