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為何大陸白領成了「恐歸族」?

2014-01-21 06:00

? 人氣

中國春運人潮讓春節「春劫」(取自網路)

中國春運人潮讓春節「春劫」(取自網路)

調查顯示,七成白領成「恐歸族」,害怕回老家過年,春節成「春劫」,花掉年終獎外加一個月工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80後90後構成大陸白領主體,他們中的六成不在自己的出生地,在外工作成「飄一代」。難怪法律強迫他們「常回家看看」。誰不想回家?非不願也,是不能也。

具體講,回家這個溫馨的事如今遭遇各種急捉,比如80後們被催婚、催娃、催工作成為社會現象:據媒體對3500多名未婚男女的調查顯示,76%的人遭遇過催婚,96%以上的人在30歲以前遭遇過催婚。

從大學畢業找工作到結婚生子,80後似乎都沒輕鬆過。奮鬥被成功取代,理想被房子消滅。90後還好,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壓力必壓將下來。

──工作拼關係,尤其是拼爹。據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2006年的聯合調查顯示,有41.61%的學生已經坦然承認: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係、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在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1.29%。

──網友曬結婚成本——深圳以208萬位居榜首,北京上海緊隨其後。成本包括買房、買車和聘禮等。

──養娃成本京滬號稱百萬元寶貝——從懷胎到上完大學至少百萬,當然,不包括留洋。

白領回家過年一怕被盤問工資,二怕被盤問是否買了房,三怕被盤問有沒有女朋友、啥時結婚,總之,各種急捉,各種尷尬,以至只好一逃了之。

他們自稱是「悲催族」,其實是「被催族」。以下是「被催」的經典語句:

「你要這樣晃蕩到什麼時候,我在你這麼大的時候都養家了。」「你現在這個職業不穩定,還是準備準備去考個公務員吧。」(催工作)

「什麼時候帶個男/女朋友回來呀……」「我昨天去參加同事女兒的婚禮了……」「你們現在對將來有什麼打算呀,有沒有考慮買房子呢?」(催婚)

「隔壁老王家的兒子剛生了個娃,我什麼時候能抱上孫子啊……」「這幾年趁著我們身體好,還能給你們帶帶孩子……」「再不結婚,你孩子該叫你爺爺了。」(催娃)

不能不看到,白領不想過年背後是中國代際價值觀在開始轉換。

從社會功能上講,聖誕與春節一樣都是農閒時節的節日,都是凝聚親友,都是承載對美好生活的祈盼與祝福,但總體上說,聖誕基本維持了神聖性,而春節越來越俗甚至流俗,那就休怪年味寡淡了。

耶誕節注重敬神,強調在神面前人人平等;春節注重祭祖,在祖宗面前尊卑有序。過去在吃年夜飯之前,先為逝去的長輩準備飯菜,將斟好的酒潑灑在地上,意為請他們回家吃團圓飯。如今春節祭祖不再,而聖誕敬神依舊。

今天當神明不再,祖宗擺一邊,或者錢才是祖宗。俗人們開始肆無忌憚地交易,相互攀比,開始炫耀。因為人與神或祖宗的關係沒擺正,所以人與人的現實關係也難處。

抽空了傳統節日的精神與文化內涵,我們的傳統節日淪為商家的食品節、吃喝節。於是,那些富於人情味的洋節,如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等便順理成章地鑽入了中國人的生活。這也難怪。不只是傳統節日精神與文化內涵被抽空了,是今天中國人的心被抽空了。

當然,孩子們最喜歡過春節,他們不在乎民俗,一句「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節後忙著攀比壓歲錢,真是成熟(勢利)得可以。孩子是社會最好的鏡子。

中國節日不再表達年輕人的現代情感,中國節日不再承載現代價值觀,這才是危機所在。

*作者為中國《新週刊》總主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