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大學畢業英文能力鑑別再思考

2017-01-26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大學都設有英語能力門檻以作為畢業的標準之一,雖然立意良好,但就語言教學的角度而言,這一個政策值得省思。(示意圖,CollegeDegrees360 @ flickr)

作者認為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大學都設有英語能力門檻以作為畢業的標準之一,雖然立意良好,但就語言教學的角度而言,這一個政策值得省思。(示意圖,CollegeDegrees360 @ flickr)

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大學都設有英語能力門檻以作為畢業的標準之一,要求學生須通過多益、或全民英檢等英語能力測驗才可畢業。雖然立意良好,但就語言教學的角度而言,這一個政策值得省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老師開始慢慢適應,並開始掌控課堂。」(BBC中文網)
作者認為大學畢業英文能力鑑別再思考。(示意圖,BBC中文網)

事實上,國內的莘莘學子經過了多次的基測、學測等升學考試的篩選,甚至於在職場上也必須去參加各式各樣的英文能力檢定考試。表面上,這些學子的英文能力應該也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可是,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事實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探究其因,測試的目的與試題的方向存在極大的討論空間。

就語言教學的目的而言,大體上分成為要培養學習者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與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二大類。實務上,就國內目前的英語(文)教學而言,大致上方向就是在著重在前者,亦即協助英語(文)學習者能夠掌握英語(文)的知識而已罷了。而在國內最常見到的教學方式就是文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亦即著重在文法規則的解說及文法習作。然而,我們必須質疑的事實是,時常可以看到考場常勝軍即使在各項的英文考試考了高分,但是真的能夠與老外侃侃而談,談天說地卻是寥寥無幾!我們必須指出,不容否認地,目前國內的教學方式及各項考試試題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有著一定不可抹煞的功用,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的多項相關研究指出,外國人在英文閱讀方面的能力高於其他英語方面的聽、說與寫等技能。

情侶(翻攝自youtube)
香港歌手周華健就曾經在一個節目中談到,他與其英國籍妻子在日常生活上用英語溝通「大致上」還可以。(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香港歌手周華健就曾經在一個節目中談到,他與其英國籍妻子在日常生活上用英語溝通「大致上」還可以。可是,如果夫妻一旦吵架,他老婆所講的英語就不是他聽得懂了。這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似乎就透露出「日常」英語與特殊情境下以英語作為溝通之難度了!因此,我們必須真誠地指出,難道國人引以為傲的閱讀能力就是等同於英語(文)能力嗎?或者說,在評鑑英語(文)的能力過程中,是否永遠只期待學習者能達到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有意去忽略了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這一層面?如果更進一步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否足以允許他們享受閱讀英文小說或媒體的樂趣?還是說,應該很阿Q式地自我安慰說,看懂了文句的結構就可以認定具有閱讀能力?甚至於是真的有看懂內容,而不僅僅只是懂文章裡的字詞而已?回想個人在美國就讀醫學課程的期間,總算才真正地弄清楚primary healthcare provider在美國現實生活境裡的含義。因此,如果要請考生針對一特定情境展現一下應有的英語(文)應對能力的話,到底最後的結果又會是如何呢?真的能夠做到溝通能力所要求的精確、迅速、非台式英語(Taiglish),而且能夠表現得很得體嗎?

為了應付國內少子化的挑戰,大學院校必須開設以英語授課的國際學程,招收國際學生以補足缺額的同時,我們卻必須真誠地提醒,如果現行體制內的大學教授能夠完全以英語授課的話,那為什麼會在報章媒體出現有些學校在招聘新教師時,特別標示能全程以英「語」授課者,提供額外的一至二萬元薪資補貼之令人不解的情事?

事實上,檢試一下目前所有的各項語言測試的試題就可以了解;即使通過了測試,還是無法達到了解學習者的真正語言溝通能力的。就這個角度而論,真誠地建議教育部何不實證研究一下那些高分通過英「文」測試,而且完全沒有在國外待過經驗者,其真正所擁有的英「語」溝通能力。

因此,懇請教育相關單在將英文列為評核標準之前,請審慎考慮依照各項測試的試題水準號人及預訂評核的目標是否真的可以達到。如果日後的工作是需與外國人面對面溝通的話,那麼口試就有其必要性。此外,對於口試的進行方式更應該貼近現實生活。畢竟,語言的能力絕對不僅僅是藉著高分來表現的。

*作者為英文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