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騎駱駝的聖誕老人-耶路撒冷的基督歷史與文化流失

2020-01-05 07:10

? 人氣

20200103-耶路撒冷聖墓兄弟會裡的東正教神職人員。(作者提供)
耶路撒冷聖墓兄弟會裡的東正教神職人員。(作者提供)

伊斯蘭化與基督教內鬨

基督世界之外,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勢力對此也是望穿秋水。根據古蘭經記載,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展示「夜行登霄」神蹟之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讚美真主,超絕萬物,他在一夜之間,使他的僕人,從禁寺行到遠寺。我在遠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跡象。真主確是全聰的,確是全明的。(17: 1)

上述經文中的「遠寺」(المسجد الأقصى),據傳即是耶路撒冷的聖殿山(Temple Mount);而在伊斯蘭草創之初,穆罕默德領導的禮拜方向也是朝向耶路撒冷,而非麥加天房。基於上述原因,耶路撒冷成了麥加、麥地那之外的伊斯蘭第三聖地。

20200103-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圖,由波斯詩人尼札米(Nizami Ganjavi)繪於1539-1543年。(作者提供)
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圖,由波斯詩人尼札米(Nizami Ganjavi)繪於1539-1543年。(作者提供)

然而伊斯蘭勢力對耶路撒冷的征服,就如十字軍東征般,在信仰因素外,還夾雜了戰略與政治利益考量。耶路撒冷曾三度伊斯蘭化,第一次是西元638年,當時哈里發歐麥爾·伊本·哈塔卜(Umar ibn al-Khattab)的大戰略是擴張帝國版圖,並殲滅黎凡特地區的敵對部落與勢力,在其猛烈攻勢下,耶路撒冷牧首索菲尼斯(Sophronius)寡不敵眾,只能投降。當年城中人口多為基督徒,穆斯林當局對其並不友善,多有歧視與奴役情事,基督徒也在此後遭大規模伊斯蘭化與阿拉伯化,聖殿山更進入了伊斯蘭化的巔峰期,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قبة الصخرة)、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المسجد الأقصى)先後建成,直至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到來。

20200103-圓頂清真寺(阿拉伯語:قبة الصخرة,希伯來語:כיפתהסלע)。(作者提供)
圓頂清真寺(阿拉伯語:قبة الصخرة,希伯來語:כיפתהסלע)。(作者提供)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5-1099)催生出更為血腥、複雜的局面。首先耶路撒冷的穆斯林當局早就聽聞十字軍即將到來的消息,並認定城中的基督徒必定會在兩軍對峙時通風報信,於是乾脆先下手為強,對其大肆屠戮;十字軍攻下聖城後,又大舉屠殺此地穆斯林,而城中僅存的「東方基督徒們」(東正教與東方正統教會等)則遭十字軍以「與穆斯林同流合汙」等莫須有罪名為由,被大舉逐出聖城,牧首則遭流放,最後其只好至君士坦丁堡尋求政治庇護。十字軍隨後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Kingdom of Jerusalem),並另設拉丁禮宗主教區(Latin 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來打理教務。十字軍東征雖打著拯救基督徒的大旗,但由結果觀之,其固然對耶路撒冷伊斯蘭化的力道有所遏止,卻也摧殘城中原有的基督文化地景,並迫害同為基督徒的東方兄弟,對其施以大規模的拉丁化。

1187年,薩拉丁(Saladin)擊潰十字軍,重奪耶路撒冷,東方基督教會再度得勢,但聖城也在埃宥比(Ayyubid)王朝統治下開始了第二輪伊斯蘭化進程,穆斯林當局在此大舉興建房屋、市場、公共澡堂與朝聖旅館。然而隨著王朝在13世紀陷入內亂,耶路撒冷繁榮不再,最後淪為荒涼的村莊。1244年,聖城被花剌子模傭兵洗劫,基督徒與猶太人因而倉皇出逃;1250年至1517年,耶路撒冷又改由馬穆魯克人(Mamluks)統治。期間馬穆魯克人仍持續與十字軍、蒙古軍交戰,地震與黑死病也間歇而來,百姓苦不堪言。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